仙游金石中学2007-2008学年度寒假高三历史练习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物质文明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我国纺织史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据此回答12~14题。12.奖励耕织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作为农民的家庭副业,那时,纺织的原料主要是A.麻B.棉C.丝D.毛13.明代中后期,苏州郡城东“机房”林立。这种“机房’’实质上是A.居民安置织机的房子B.手工作坊C.手工工场D.工厂14.下列近代著名的纺织企业中,由洋务派开办的是A.继昌隆缫丝厂B.湖北织布局C.申新纱厂D.大生纱厂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据此回答15~16题。15.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多次来华考察,在《中国》一书中,他称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商业通道为“丝绸之路”。汉代丝绸之路的走向是A.长安——陇西地区——葱岭——西亚——欧洲B.长安——玉门关——酒泉——今新疆——西亚——欧洲C.成都——大理——身毒——西亚D.长安——阳关——安西都护府——葱岭——西亚16.“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郭沫若在此诗中赞扬的高僧是A.玄奘B.义净C.法显D.鉴真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回答17~18题。17.“百日维新”时期,以光绪帝名义颁布了众多的变法诏书。其中,改革教育,引起教育观念变化的措施是①开办中小学堂②派人出国留学③禁止读经,禁办私塾④开办京师大学堂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18.下列学校中,在成都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是A.时务学堂B.尊经书院C.同文馆D.万木草堂革命战争的磨炼中熔铸而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据此回答19~21题。19.“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合”的最大成果是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B.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C.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D.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0.红军长征是“长征精神”形成的基础和前提。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遵义会议②飞夺泸定桥③红军四渡赤水④红军翻雪山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21.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班级姓名座号密封线服过的……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新中国初期,为反击“糖衣炮弹”的攻击而开展的斗争是A.“三反”、“五反”运动B.镇压反革命运动C.“四清”运动D.反右倾斗争历史的经验证明,制定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回答22~23题。22.下列各项中,正确反映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变化的是A.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减租减息B.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土地改革C.土地改革——土地革命——减租减息D.减租减息——土地革命——土地改革23.以下组图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其中,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的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7.(32分)地方行政制度是政治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A.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日知录》卷二十二《郡县》B.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材料二: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中国政治制度史》第316页材料三:中国前近代城市是不具有独立地位的……1921~1922年北洋政府公布了《市自治制》及其实施细则……1928年7月,国民政府公布《特别市组织法》和《普通市组织法》,规定特别市的设置……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首都;(2)人口在100万以上者;(3)其他特殊情况者。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中国城市史论稿》132页材料四: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经济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