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第一部分前言一、高考考查文言文的意义现代社会的交际,听说读写都不用文言,(除台湾写应用文还有些地方用到文言)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对文言是"听不到,说不出,读不懂,写不了",那么高考为什么还要考文言文呢?其实高考考纲的制定是由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决定的。大纲对中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方面有明确规定,认为"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引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熊江平语)其依据在于:1、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2、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⑴、从汉字的发展方面看,辨析现代汉语的语素要有古汉语的修养。⑵、从篇章方面看,多读优秀的文言作品,它那严谨的布局、简洁的行文对提高现代文写作水平有帮助。⑶、从文学鉴赏方面看,要了解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心态,非有中国古典文学修养不可。建国以来,大陆的整体的语言表达水平有日益下降的趋势,传媒和文化人的语言表达失去典雅和古风,变得浅白化和粗俗化。这实际上就是整个社会轻视文言,文言教育的血脉被切断的恶果。事实上,以现行的香港中国语文教材来看,中一30%,中二35%,中三50%,中四中五50%~80%。文言文到了高中阶段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001年新一期《中学语文教学》杂志"问题之鉴"栏目中韩军论述了"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八大关系"中就曾指出了"偏了白话,应重视文言"这一语言教育的百年弊症。单从1993年至2000年高考情况看,高考文言文权重偏低,甚至有下降趋势,分值从93-98年的占15%下降到99-00年的12%(20-18分),题目设置也由最初的八题减到98年的七题到99年、2000年的六题,是不是屈从于现实的挤压呢?……庆幸的是,由于受近一年来人们对中国语文旧有教育进行的深刻反思的影响,人们对文言文的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转变,新教材中文言文的比重也增加了,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晴雨表的高考将作何调整,值得大家的思考。二、高考文言文的考查内容在进行高考文言文条块复习前,教师务必要抽出一堂课时间整体讲解文言高考要求以及历年高考相关情况,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复习积极性,又能知己知彼,做到有的放矢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根据2000年版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一>、浅易的标准:1、词汇:以文言常用词、次常用词为主。2、语法结构: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3、体裁:叙事为主、写景、抒情、说明及一般的说理文次之,并非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4、内容:同古文化背景知识联系松散,少用典故。5、风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比如去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部分完全遵照(考试说明)的精神,选取了《三国志·魏书·胡质传》裴松之注引孙盛的《晋阳秋》一书中关于胡威的一段文字。(1)开头处加上了"胡质之子"四个字,使之符合传记文的一般格式,(2)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选文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没有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也基本没有难解的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专门术语。除此之外,(3)从选文整体风格上看,《三国志》属于正史,这篇阅读材料属于较为典范的文言文的作品。因而可以认为,对于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来说,有关胡威的这一段文字确为浅显形式的文言文。刘国正先生曾举出了四部书作为浅易文言文的代表,它们分别是:《孟子》、《史记》的传记部分、《梦溪笔谈》、《聊斋志异》。<二>、分要求:<一>、理解(这在语文能力层级上属于B级,考查理解能力)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此考点99年分为两条:1、翻译成现代汉语;2、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分析综合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此二考点在99年为一个考点:分析文章的内容)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文言试题中体现对分析综合的题目一般两道,分值6分,应该下大功夫,在全面阅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不过在这块内容上授课难度大,尤其是年青教师往往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少。三、关于高考文言文试题的选材1、近年来高考文言阅读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