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学习目标:1.朗诵本文,体味本文洗练、流畅、优美的语言。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理解课文表达的人生道理,学习海伦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课文提示:1.本文选自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的《我生活的故事》。2.海伦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走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也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她竟然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大学,掌握五种文字,成为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献身于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获得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赢得了世界的赞誉。正音正字:恙yàng怠dài呆滞dāizhì词语积累:遥遥无期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耳聪目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大吃一惊熟视无睹亲眼目睹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一无所知大发雷霆落落寡合朝夕相守良师益友拳脚相加爱不释手不拘形式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怪里怪气妙趣横生内容分析:在文中,海伦以一个残疾人特有的敏感和细腻表达了这样一种生活态度:每个人都应该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充分发掘生命中的一切潜力,充分享受生命中的一切美好,不虚度光阴,不浪费天赋。人生短暂而漫长,但是人们对短暂生命的紧张感和急迫感常常被琐碎而重复的日常生活所消磨。于是,多数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结果一生虚度光阴,一事无成。海伦认为,人们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首先是因为人们对时间的错觉,总觉得未来的日子还很多;其次是对自身拥有的天赋及器官的倦怠,等到器官快要退化,才知道它的可贵。针对人们这种观念,海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看作最后一天。对于拥有光明的人来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个假设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对于作者,“三天光明”却是她一生的梦想。正是对于光明的渴求,对于生命的珍惜,才使得作者的想象那么真切,那么感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其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应用心爱心专心1该怎样理解和面对人生?健全的人所拥有的远比海伦多,但生命只有一次,同样也很短暂。因此不妨问问自己:假如只给我三天光明,我将怎样?海伦提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一个问题,目的在于提醒人们珍惜时光,珍爱生命,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本文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深切的情感,语言洗练、流畅,意味深长。比如:“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聋了的人才更珍惜声音,只有瞎了的人才更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聪的、失明人就更是如此。”“倦怠”一词概括了很多健全人的生活态度。对生命的倦怠使得健全的人们总是忽视生活中的美好,对于生活中的真善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等到某一天失去了,我们才发现我们曾经拥有的是多么珍贵!连续两个“只有……才”的句式,说明了这种“倦怠”已经严重到何等程度;作者希望人们珍惜生命、珍爱生活的良苦用心,也包含在这样的语言之中。质疑思考:1.“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句中的“怠倦”具体指什么?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怠倦”具体指: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对生活没有热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2.“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只有失去……才会想到健康的幸福”,这句话中“这样”指什么?你怎么看待这句话?拥有的不知道好好珍惜,一旦失去才觉得可贵。3.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是为了表明什么?明眼人往往对美好的事物熟视无睹。4.从海伦·凯勒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可贵品质?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自强不息,坚韧不拔。5.假如给你三天光明,你会做什么呢?用心爱心专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