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殡葬工作调研报告【篇一】殡葬工作调研报告为学习借鉴外地殡葬改革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快推动我县殡葬改革步伐,**年3月20日至3月23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委室领导和县民政局、乡镇分管领导,赴**州**县、**市**区、元江县学习考察殡葬改革工作。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各县(区)的基本情况和做法(一)**州**县。全县辖4镇7乡93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傣、蒙古、仡佬8种民族。该县于**年8月启动殡葬改革,县殡仪馆正在组织建设中,遗体暂运往西畴县殡仪馆火化。全县殡葬改革分阶段分乡镇集中推行,目前已实施麻栗镇、大坪镇、董干镇、天保农场的殡葬改革工作,2024年实现殡葬改革全覆盖。主要做法:鼓舞引导农村殡葬改革工作实行村民自治由各村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决定本村公墓选址、土地协调筹资筹劳自主建设,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通过村规民约对村内殡葬事宜进行监督管理。如麻栗镇红岩村,按每户出资1800元并投工投劳建设,按现有人口数建墓穴,于**年11月14日建成并投入使用,由群众会议抽签确定墓穴;大坪镇马鞍山公墓将镇级公墓与村级公墓合建,建设资金由上级补助40万元,土地由项目所在村委会协调,管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理方式由项目所在村委会根据权属实行村民自治。积极鼓舞引导其它50户以上村组或连片村小组实行村民自治方式自建村级公益性公墓。公墓建成后原则上不接纳异地骨灰安葬,便于各村管理村内殡葬事务。**殡葬改革工作推动以村民自治为主、政府引导为辅,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小型、有用、便民”特点突出,不仅解决了殡葬改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公墓选址及建设报件审批难问题,还为后期推动殡葬改革和公墓运营管理增加持续动力。(二)**市**区。下辖5镇2乡69个村委会、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8.5万人。该区殡葬改革工作于**年5月17日启动,**年3月1日全面推行。主要做法:一是采纳bot模式运作殡仪馆及经营性公墓(即民间资本建设+50年管理经营权后移交政府模式)与******园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殡仪馆及经营性公墓建设投资协议,于**年2月27日成功运营。殡仪馆及经营性公墓位于**区大街街道朱家庄社区,总规划978亩,规划投资4.5亿元。一期312亩(含殡仪馆50亩)。殡仪馆设有殡仪服务区、遗体脱洗化妆区、冷藏区、悼念区、休息区、火化区、办公区、停车区、骨灰寄存区等。为方便服务群众,殡仪馆除提供遗体接运、火化等基本服务外,还提供纸棺材、守灵室、生态循环利用花圈等选择性服务。二是根据“项目并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开展农村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公益性公墓建设,将全区45个村、镇级公墓整合为14个点建设,涉及管理费用、安葬顺序、墓碑样式等运营管理模式由所涵盖的村(社区)群众代表大会决定,由所在乡镇政府统一运行管理。将公墓绿化纳入林业造林范围,把殡葬改革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同安排、同落实。三是推行全区域殡葬改革。结合区实际,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听证、讨论,形成全区“一盘棋”思想,将全区行政区域全部划为火化区,规定从**年3月1日零时起,凡在**区行政区域范围内死亡的人员必须一律实行火化(法律法规规定的除外),并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实行死亡报告、遗体运送火化、骨灰安葬等全程跟踪服务,给予500元/具的遗体跟踪处置专项工作经费,实现了“行政区域100%划定为火化区、公益性公墓100%覆盖、死亡后100%进行火化、火化后100%进入公墓”的目标。(三)**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县下辖5乡2镇3个街道81个村(居)委会763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2.42万人,居住着汉、哈尼、彝、傣等多个民族,少数民族占80%以上。该县殡葬改革工作于**年12月启动试点运行,于**年9月将行政区域内全部划定为火化区,从**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火化全覆盖。主要做法:一是合理规划公墓建设点。根据辖区内交通状况、自然条件、民族习俗、地区差异等因素,组织民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政、国土、林业、住建等部门深化实地调研,广泛征求各乡镇(街道)群众意见建议,调整、修编土地、林业规划科学确定93个公益性公墓建设点,建设模式有经营性公墓与社区公益性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