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教育集团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科工作计划本学期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继续秉承学校丝绸文化精神,弘扬各校区办学特色,立根于老师教育教学行为改进,注重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紧扣课题的精品化建设、老师科研行为改进、教学专著编撰、科研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的中心工作,计划如下:一、课题讨论成果的建设和推广根据江苏省精品课题管理指标,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成果奖评比细则,要求省级课题优化科研成果,积极打造专著类、实践经验类、课程类、物质类等成果形式,引领学校科研进展方向。1.落实课题管理评价标准细则。继续法律规范学校课题管理,要求区级课题用微博的形式发布,大市以上课题发布在区课题网,做到期初有规划,期末有总结和成果发布每月有过程记录和学习资料,教科部门每月做好课题检查网络发布检查综述,并且计入期末教科绩效考核业绩。(杨建瑛落实)2.落实学校主课题建设的中期汇报工作。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在9月11日后进行江苏省“十三五”重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资助课题中期汇报活动,要求由课题主持人汇报讨论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计划,并且上传PPT。学校主课题“智慧老师多样化校本研修的实践讨论”在老师进展中心、制度改革和研修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究,需要积极准备,做好汇报工作。本学期重点在子课题校本讨论制度改革、《智慧老师校本研修纲要》的编撰、智慧老师教育教学成果专著等方面加强讨论,加快《一课三磨》等书稿的修改出版。(娄小明、金洁萍负责)3.做好科研成果的精品化建设工作。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课题“伙伴德育讨论”课题力争立项为江苏省精品课题和教育成果前瞻性项目。(周育俭协助)南校区“耕读课程”特色文化建设被列入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项目,需要做好课程的开发工作。程开甲少年科学院和舜湖智慧学习平台建设,需要在实践操作和推广应用等材料积累方面尽早积累。省级以上课题要注重科研成果的提炼和推广工作,力争在各级各类科研成果评比中取得荣誉。4.做好课题的申报和结题工作。12月份苏州市“十三五”滚动课题申报工作启动,及早做好发动和修改工作。做好2024年度省级课题申报的准备工作。2024年和2024年省市课题做好结题申报工作,在12月前上交相关结题材料。二、围绕核心素养的老师行为跟进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老师会讨论的主要行为,一是能够观察,发现教育基本问题。二是能反思,做到知行合一,落实到学生核心素养上。需要具有五项科研素养:勤读书、会写作、上好课善宣讲、会评价。五项能力继续围绕学生核心素养,针对微课题内容,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1.写作。写作是教育科研的重要表现形式,老师写作要围绕真问题,真实践撰写。本学期继续要求老师每学期撰写一篇工作总结,每学年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讨论论文,文章能够在校级暨以上发表或获奖(注:30周岁以上老师可以选择不撰写论文,但是在教学质量上需签订责任书)。吴江区级骨干老师不少于一篇文章在苏州市级以上发表(不少于2000字),苏州市级以上骨干老师不少于一篇文章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不少于3000字),江苏省级以上骨干老师需要出专著、编课程,或者不少于两篇文章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周育俭、马晓菲负责)2.读书。读书要带着问题读,要读后进行沟通,要实践后进行宣讲。本学期做好三个方面的读书工作,首先是期初读书沙龙活动(马晓菲)和每月的读书小组沟通活动(周育俭)。其次校刊开辟读书专栏,编撰老师读书笔记(娄小明)。第三,课题网络化管理内容中必须拥有文献汇编暨文献综述内容(杨建瑛)。3.论坛。论坛是老师科研成果发布的渠道,通过论坛可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以法律规范老师科研行为,沟通经验,提炼成果。本学期继续组织每位老师分享10分钟的微讲座,讲稿和PPT需要上交教科部门。要求教科部门能够用点评促法律规范,用刊物宣传典型经验,用课题提升讨论品质。(周育俭负责)。4.上课。课堂是检验老师行为的主要场所。本学期老师能够围绕微课题上一节讨论课,能够展示讨论成果,教研组根据讨论内容进行考核。(科教处和各教研组长负责)5.试卷编制。语、数、外、科学老师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