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二年级语文《爱发脾气的孩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爱发脾气的孩子》原文有个男孩儿,脾气很不好,不管遇(yù)到什么事,稍(shāo)有不顺心,就大发雷霆(tíng)。虽然事情过后,他也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别人道歉(qiàn),但是,他的朋友还是越来越少。爸爸对他的这个缺点提出了批(pī)评,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不是已经道歉了吗?”一天,爸爸交给他一盒钉(dīng)子和一把锤(chuí)子,然后把他领到院子里的一个木桩(zhuāng)前,说:“下次你再要发脾气,就往这个木桩上钉[dìng]一颗钉子,等你想道歉了,再把这颗钉子拔出来。”男孩儿不理解爸爸的用意,不过还是点了点头。很快,爸爸看到木桩上钉了很多钉子。过了一段(duàn)时间,爸爸发现新钉的钉子少了,开始有了拔出钉子留下的洞。到后来,几个星期才有一颗新钉子。终于有一天,男孩儿来到爸爸面前,把当初(chū)爸爸交给他的钉子和锤子还给了爸爸。他说:“爸爸,我已经不需要这些东西了,我现在可以控制(kòngzhì)自己,不再乱发脾气了。”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爸爸让男孩儿讲一讲原因。男孩儿说:“当我拔出第一颗钉子的时候,看到一个那么深的洞,再也填(tián)不平,我的心受到很大的震(zhèn)动。以后每钉一颗钉子,我心里都非常难受,因为我知道,这又是一个无法填平的洞。”【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爱发脾气的孩子》教案教材简介:《爱发脾气的孩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19课。课文主要讲了一个男孩改掉爱发脾气毛病的经过,揭示了做人的道理: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利用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一)认识本课“脾、遇、稍、谦、批、钉、锤、桩段、初、控、制、填、震”14个字,会写“院、顺、经、钉、错、解、难、受”8个字及以下词语:院子、不顺心、已经、钉子、难受。认识“角字旁”。(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体验,体会课文告诉的做人道理。(三)能正确填写多音字的读音。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重难点:(一)认读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播放一段录像:一个是温顺懂礼貌的孩子,另一个是爱发脾气的孩子。2、让学生说一说,看了这段录像,你喜爱哪个孩子,再谈谈自己发脾气时什么样的?3、板书课题:爱发脾气的孩子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汇报课文的大致内容。三、学习生字1、再读课文,把文中的生字圈出来。2、自主拼读生字。3、同桌沟通认读情况。4、出示带生字的卡片,检查认读情况。强调多音字“钉dìng”、“dīng”5、通读全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四、识记生字1、给生字组词。2、分析字形特点。3、自由总结识字方法,并识记。4、书写指导。5、听写带生字的词语。院子顺心已经钉子难受理解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于读不懂的内容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2、指名分别读第2至4自然段。(1)思考讨论:男孩儿的爸爸为什么要交给他钉子、锤子,让他发脾气时往木桩上钉钉子,道歉了再拔出来?(2)爸爸发现木桩上钉子有了什么变化?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词语,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再议一议。(3)齐读第4自然段,观察课文插图,指导朗读。“很快”“过了一段时间”“到后来”要读得慢些,强调些,让学生感受到男孩儿改毛病的过程是比较长的。3、指名读第5、6自然段,感悟做人的道理。(1)思考:男孩儿为什么不需要钉子、锤子了?男孩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儿不发脾气的原因是什么?(2)联系自己与别人谈谈发脾气带来的害处。(3)请大家把心里想的话告诉小男孩。(4)师:“大家谈得很好,同学们充分认识了发脾气带来的害处,希望同学们记住以后别再发脾气。现在请大家仔细的齐读一遍第5、6自然段。”二、朗读全文,拓展延伸1、练习朗读全文。2、讨论沟通:平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