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事业单位多元化成本核算单元会计模式事业单位多元化成本核算单元会计模式摘要:随着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绩效管理的需要,在成本核算会计方面凸显出滞后性,不能如实反映事业单位资源投入与产出情况。本文对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会计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多元化成本核算单元会计模式的构建途径,期望对完善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有所帮助。关键词: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会计模式一、事业单位多元化成本核算会计模式建立的必要性分析事业单位属于公立非营利性组织,为了促进事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责任,国家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构建起绩效管理体系,对每个项目和每笔资金投入进行考量,避开出现资源浪费现象。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具备多元化的特点,如绩效评价目标多元化,强调对资源投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的评价;绩效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事业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单位自身、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对单位的评价。在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需要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作为依据然而事业单位成本会计体系不完善,对成本核算对象的细化程度不足,难以满足绩效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为此事业单位有必要在多元化的绩效管理体系下,构建起多元化的成本会计模式,通过对各项业务进行成本核算,从而准确衡量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为绩效评价提供可靠依据。二、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会计现状分析1.成本核算范围局限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范围过于狭窄,没有形成覆盖各项业务的成本核算体系。大部分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仅限于经营性业务,不包括非经营性业务,造成成本核算对象单一。同时,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允许开展经营性业务,无需进行成本核算,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需要对某些收费业务进行成本核算。以公立医院为例,医院只对医疗服务成本核算,而没有对科研、社会公益等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核算,导致成本核算信息未能如实反映医院各项业务的支出情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成本核算内容简单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核算内容简单,难以通过核算信息反映单位运行成本的真实情况,未能满足政府会计的推行需要。具体表现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未进行科学归类,没有根据资产价值转移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使得核算信息无法反映资产价值损耗情况;事业单位缺少独立的成本会计系统,没有对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只是根据财务会计制度归集和分配当期损耗,核算内容过于简单,没有准确区分每一项业务的投入与产出。3.成本核算信息不全面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对象是单位内部责任主体,一般根据责任主体归集和处理成本信息,这样的成本核算信息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需求,降低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当前,事业单位积极建设多元化的绩效评价体系,需要全面的投入产出信息作为评价依据,但是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完善,尤其对于成本会计而言,没有对单位投入与产出、支出与效益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导致绩效评价工作缺少客观依据,不利于事业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事业单位多元化成本核算单元会计模式的构建1.确定多元化成本核算对象事业单位成本会计要对会计事项进行梳理分类,针对本单位具体运行情况,确定多元化的成本核算对象,使成本核算符合事业单位业务特点。一是责任部门成本核算。事业单位成本会计可根据业务服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责任部门进行成本费用归集,通过成本核算信息反映各部门的资源消耗情况,使各部门的成本会计信息具备一定可比性,为部门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二是业务成本核算。事业单位在履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会开展多样化的服务活动,如专业服务、辅助服务、后勤服务、行政管理服务等。单位可对上述服务内容进行专项核算,明确各项业务在整体资源消耗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优化服务的资金使用。三是项目成本核算。事业单位要根据资金来源不同对不同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如政府财政资金用于的公益性项目、单位独立核算的市场性业务以及社会捐赠用于的社会性服务项目。通过项目成本核算,可以准确了解单位履职过程中对各个项目的资源投入,避开出现资源浪费现象。下载后可任意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