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写作》课程第四次形考得分92分,连线题第2小题自已想办法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得分:401.《合同法》中列出的15类常用或典型的合同,一般称为()。A.有名合同B.无名合同C.居间合同D.2.合同的中心内容,也是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是()。A.数量和质量B.价款或者报酬C.标的D.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3.民事被告、被上诉人针对原告或上诉人的起诉或上诉,阐述自己认定的事实和理由,予以答复和辩驳的法律文书,称为()。A.民事起诉状B.民事答辩状C.民事申诉状D.4.民事起诉状的核心内容是()。A.诉讼请求B.事实与理由C.证据D.5.司法机关、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处理民事诉讼案件的过程中,依法制作或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是()。A.民事诉讼文书B.行政诉讼文书C.刑事诉讼文书D.6.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刑事诉讼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刑事纠纷,依法制作或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称为()。A.刑事自诉状B.刑事答辩状C.刑事诉讼文书D.满分:2分7.启事是人们为说明有关事项,或请求他人帮助而公开发布的短文,其内容特征必须体现()。A.简约性B.告知性C.要约性D.8.下列三点中,非便条必须具备的特征是()A.事务性B.简约性C.严谨性D.9.一般而言,便条不需要具备的特征是()。A.事务性B.简约性C.说明性D.文学性10.在书信的写作中,称谓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其写法是()。A.顶格写在第一行B.空两格写在第一行C.空两行顶格写D.没有具体的写法规定11.字据的最主要特点是()。A.证明性B.随意性C.说明性D.12.《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A.三日B.五日C.十日D.十五13.《刑事诉讼法》规定,列举证据注意事项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证据要与犯罪事实有客观联系B.证据的名称越简单越好C.证据的来源、名称、件数要清楚D.证人的姓名要准确,住址要详细具体14.不属于民事起诉状“事实与理由”部分写作注意事项的是A.实事求是B.突出重点C.写明事实D.表述通俗性15.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A.十年B.十五年C.二十年D.16.民事答辩状的正文写作注意事项表述有误的是A.答辩理由应充分些B.具有针对性C.具有反驳性D.答辩理由应写得简洁17.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A.诉讼理由B.诉讼期限C.诉讼时效D.18.在民事起诉状中,是原告的诉讼意图和目的的体现。A.诉讼理由B.诉讼请求C.证据D.19.不属于文献的阅读方式的是A.略读B.细读C.精读D.品读20.是一种在较短的时间内,接收较多的信息的阅读方式。A.速读B.泛读C.精读D.满分:2分二、连线题(共2道试题,共20分。)得分:121.根据内容和用途的不同,读书笔记可以有多种记录方式。将文献的论点和结论如实摘抄,称为摘录笔记;将文献中一些观点依原文顺序摘抄下来,称为摘要笔记;对文献的内容加以概括,写成简短的纲要,称为提要笔记;对文献的观点、材料加以高度概括并依次排列出来,写成反映其基本结构框架的大纲,称为提纲笔记;在阅读中记录感想、收获或对文献做批评、质疑的笔记称为心得笔记;将文献的篇名、作者、出处等记录下来,以备需要是查找,称为索引笔记。2.传统书信由内文和封套两部分构成,下列要素中写在内文部分的是:、;写在封套部分的是:、。三、判断题(共15道试题,共30分。)得分:301.条据可以用铅笔、圆珠笔、钢笔、签字笔书写。A.错误B.正确2.条据写成后,一般不可涂改。但如果确实需要修改,应在修改处签名。A.错误B.正确3.事实与理由部分是诉状的核心内容。A.错误B.正确4.刑事答辩状是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害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A.错误B.正确5.在撰写民事诉讼文书当事人基本情况时,应按照先原告后被告的顺序依次写明相应情况。A.错误B.正确6.启事的“启”是陈述、告诉之意,“事”是事情、事项,因此“启事”不能写成“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