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各位老师:晚上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首先我就具体教材内容作如下分析:一、教材简析《卫星运行时间》位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35页。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沟通方法。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究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舞算法多样化。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重点是使学生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了解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通过课后的试一试,练一练,解决问题中巩固拓展,这也为后续乘除法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但学生可能会在估量积的范围和建立各种算法间内在联系上出现问题,特别是算法中出现的表格法要让学生建立与其他方法的联系上会比较难。三、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量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2.探究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沟通算法。3.培育计算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三、教材处理在理解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整合并制造性使用教材:1、在情境创设中加入翟志刚的视频图片。2、变基础练习试一试“先估后算“为”先算后估“。【课件出示】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重点掌握竖式计算法。2、教学难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效沟通中深化理解竖式在情境中的算理及与各种算法间的联系。五、教法和学法教法:因这个内容是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延伸。所以在教法上,我实行自主探究、观察比较的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思考等辅助教学方式。学法:从学生目前阶段已有的知识结构看,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已经能够掌握。因而在学法上,我将实行引导及小组合作沟通的学习模式。六、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作业纸、板帖卡片、直尺。学生准备教材、练习本、笔、尺七、教学流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从四个环节设计了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阅兵式方阵图,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为新知学习做好热身铺垫。2、出示主题图和翟志刚的视频图片,引出课题——卫星运行时间。围绕“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引出卫星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如:1、(圈数为一位数或整十数)需要多少时间?【可直接解决,引导学生再次体会乘法意义,并口算结果。】2、绕156圈需要多少时间?……【本节课不能解决或是不适合这节课解决的,临时放入问题银行。等等】如学生提不出我们所需要的数据时,可以及时的将所需解决的问题直接由老师提出!但一定要先处理三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板书副标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1、结合情境进行估算。2、具体计算,探究计算方法。(1)独立计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同桌沟通。(3)全班共享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①口算(乘法分配律)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②口算(分解乘数)114×21=114×7×3=798×3=2394【假如把21换成23,不能分解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引导理解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③竖式笔算学生介绍,老师适时指导学生表达并辅助板书。理解列竖式计算的思路。④表格口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如出现这种算法的,老师引导学生表达,表格中每一个数据的来源。【对于这种方法不要求全部的学生都掌握,这样学起来就不会很吃力了。】(4)自读教材假如教材中呈现的四种方法没有全部出现时,老师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