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考研专业课复习是考研备考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备考资料。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了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2011年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供大家下载使用,并且提供复旦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更多真题敬请关注中公考研网!复旦大学714新闻传播学基础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沉默的螺旋2、知识沟假说3、新闻专业理念4、时务体5、每周评论6、中国报学史7、洋旗报二、简答1、宣传的七种策略2、大众媒介的受众分类3、1927年国民党新闻统制的主要措施,其核心是什么?4、简述邹韬奋的六刊一报三、论述1、以网络推手为例,论述新闻炒作的表现,成因和危害,并谈谈如何整顿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2、结合中国新闻实例,及拉斯韦尔和赖特的大众媒介功能学说,谈谈大众媒介的功能的理论3、1942年解放日报的《致读者》和1956年《人民日报》的《致读者》的发表背景,主要内容及异同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11年真题解析一、名词解释1、德国社会心理学家诺依曼采用实验/调查方法,于1973年在《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一文中最先提出,1980年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进行了概括。该假说由三个命题构成:①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②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③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认为大众媒介在影响公众意见方面有强大的效果。“沉默的螺旋”开创了大众传播强效果论的开端,并将社会心理学引入传播学。2、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等于1970年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距增长》一文中提出。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能够带来知识量的增长,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的获得信息,因此媒介信息的扩散扩大而非缩小受众之间的知识沟。3、新闻专业理念又叫做新闻专业主义,它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之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地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的理念,一是客观性新闻学,一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和独特作用。4、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报章文体。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时务文体”。又称“新文体”、“报章体”,是一种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比较通俗浅显的文体。这种文体特征为:半文半白,平易畅达,语言丰富、笔调自由、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其历史渊源:既是汉魏无文风的发扬也是思想解放的产物。它的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查看更多考研专业课资料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社会效果:令读者开眼,风靡一时,并为后世政论报纸纷纷效仿。5、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陈独秀主编,周刊。每星期日出版,它与《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了五四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报刊之一。6、我国著名报学家、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1927年11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一部研究新闻学和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开山名著,国内外新闻界誉之为中国首部新闻史学权威著作。《中国报学史》首次全面、系统的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汇基本勾勒出了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大致脉络,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奠基之作,对后世新闻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7、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英、法、美等控制的租界四周均被日军侵占形成“孤岛”。中外各种政治势力纷纷利用“孤岛”的特殊环境在“孤岛”上创办报刊,开展宣传。“洋旗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以外商名义出版的中文报纸因而可以不接受日伪军的新闻检查,因而在1938年之后出现了大办“洋旗报”的热潮。代表报纸有《文汇报》《申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