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3分)D(“家国同构”的认知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稳固的文化理念和心理结构,只是为家国情怀提供萌生滋长的条件和环境。)2.(3分)D(对主题的判断和阐述错误。)3.(3分)B(“八条目”强调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在治家理国中的重要作用。A认为修身蓄德就是贪求名声,会招致杀身之祸;C论述的是君主的用人之术、为君之道;D倡导人们遵循礼法。)4.(4分)大量引用《孝经》《大学》《吕氏春秋》等传统文化经典进行论证,极具权威性;(2分)从正反两方面切入进行辩证分析,使说理更加全面、透彻、深刻,更能揭示问题的本质。(2分)5.(6分)①可以使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更真实,更容易引起观众感情上的共鸣感,更温暖人,更打动人;(2分)②更容易引发观众身份上的自我认同感、成就感、自豪感,让人感同身受,大家都是祖国建设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2分)③更容易激发观众朴素的爱国情怀,激起他们事业上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进而勉励所有人用平凡的行为去铸就祖国的伟大。(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3分)D(“你”指庄稼人,并非与作者进行对话的读者。)7.(3分)A(“并使其成为劳动者精神的象征”以偏概全。)8.(4分)本诗第一节刻画庄稼人朴实热情的性格;(1分)第二节描绘庄稼人辛勤劳动的场景;(1分)第三节呈现庄稼人获得丰收的景象;(1分)第四节展现庄稼人赢得人们的赞颂。(1分)9.(6分)①庄稼人具有像黄土一样的品性,平凡、朴实而厚重,因劳动而拥有生命的魅力;(3分)②庄稼人与黄土息息相关、融为一体,成了彼此生命中的要素与必需。(3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B11.(3分)C(廷尉职责为管理天下刑狱,是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是太尉。)12.(3分)C(“即使再能言善道的人也挽救不了时局”理解错误,原文意思是“立即派遣能言善道之人到各地游说,或许可以侥幸有十分之一成功的希望吧”。)13.(8分)(1)(4分)高皇帝(刘邦)在行伍(或:军队)中崛起,登位做天子,这就是所说的利用对方的过失等候时机,趁(或:顺应)秦朝将亡之时而起兵。(注意“行陈”“蹈瑕”“候间”“因”的翻译。)(2)(4分)刘不害有个儿子叫刘建,一直对太子心怀怨恨,暗中派人告发太子谋杀朝廷中尉的事,汉武帝将此事交给廷尉处理(或:惩办)。(注意“怨望”“阴”“下”“治”的翻译。)14.(3分)①汉朝国力强盛,民心稳定,难以撼动;(1分)②吴、楚作乱的失败犹在眼前,实乃前车之鉴;(1分)③自身实力不足,谋反无疑是以卵击石。(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3分)C(尾联意在借白鹭言自身之清高闲雅,向严武表明乞归之志。)16.(6分)①“落”回应“高”,拓展了空间;②“迷”回应“杂”,突出了时间变化而带来的景物特点。③“秋自落”承接上联之“风”(答“与下联之‘鸳鸯起’相呼应”,可酌情给分),写出动态之感,化秋的无形为有形;④“晚相迷”承接上联之“雾”(答“与下联之‘翡翠低’,可酌情给分),写出景物的朦胧之美。(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①思国之安者②必积其德义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④使我不得开心颜⑤万里悲秋常作客⑥百年多病独登台(每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3分)D19.(4分)①把雨季中的柳树比作要滴下水来的翡翠,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1分)②柳树的绿与翡翠的绿在颜色上相似;(1分)③雨季中的柳树湿润欲滴与翡翠的温润欲滴之情态相似。(2分)20.(4分)(答案示例)①从表达的效果来看:原文的“粉紫色”“红”是为了衬托“湖水”“柳树”的翠绿,进而突出翠湖的“翠”;去掉后失去了色彩的强烈对比,表达效果不明显。②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的重点在于“印象”;原句强调翠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