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关于加快推动我州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仔细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动全州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示范区、漂亮云南典范,根据州委部署,州政协组成由胡志寿主席为组长,玉香伦副主席、江建成副主席为副组长的调研组,对全州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初步成果报告如下: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近年来,我州仔细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充分利用所具有的生态资源,气候环境资源以及民族独有文化资源,将环境保护治理、生态恢复与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促进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进展。(一)生态效益良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了加强。全州已建立国家、省、州、县(市)四级1367.4万亩公益林体系,累计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231万亩和退耕还林27.2万亩,新增造林地面积206.6万亩,1669.6万亩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民义务植树150万株,完成中低产林改造15.99万亩,进展种植宝贵用材林树种6万余亩(其中景洪市2万亩、勐海县3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亩,勐腊县1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8.3%。全州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1406.9亿元,相当于同期gdp的10倍,单位面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9.73万元/公顷年,远远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全国5.52万元/公顷年,全省6.77万元/公顷年)。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保护区面积不断扩大,保护区网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增加到约250余头,印度虎回归,桃花水母出现等野生动物种类扩大,动物沟通活动范围不断拓展。率先实施了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将野生动物对群众造成的损失用责任保险的形式进行赔付,有效保护了群众合法利益。跨境联合保护取得成功。开展了澜沧江湄公河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及国际河流联合保护,积极维护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态安全。巩固中老跨境联合成果,推动与老挝、缅甸建立一批新的跨境联合区域,构建国家绿色生态屏障。同时与老挝北部三省六县开展边境森林防火联动,共同构筑一线森林防火墙。跨境联合保护行动的实施充分展示了在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方面责任的大国形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大力加强市政环境建设,实施城区道路改造、绿化美化、亮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主要道路以及街道建筑特色化改造工程,景洪城市绿化覆盖率42%,绿地率37%,人均公园绿地的面积达16.5平方米,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加快推动生态乡镇创建,全州31个乡镇中,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的有29个,占93.5%,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有1个,州级生态村116个。同时,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单位、小区29个,各级绿色学校56所,州级环境友好型企业22户。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拆除了红塔水泥厂年产10万吨湿法窑水泥生产线,依法关停并转32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搬迁重组11个胶厂。全州XX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7%,完成省定单位gdp能耗下降1.7%的目标。xx期间全州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000吨以内,化学需氧量减排5600多吨,超额完成省下达减排1700吨的目标任务。全州环境质量状况明显好转,勐海县、勐腊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均满足《环境空气资料标准》一级标准,景洪城区大气质量满足二级标准,pm10监测达标率为100%。景洪市城区环境噪声质量等级较好。医疗废物年处理能力990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2%,城镇生活垃圾无毒化处理率达100%。境内八条主要河流水质均达ⅲ类标准,符合《云南省地面水功能区划分类》。西双版纳州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接纳为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生态州;XX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经济效益显著长期以来,我州根据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进展生态化的进展思路,坚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以保护促进展,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培育壮大生态特色产业,在提升改造橡胶、茶叶等传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