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鉴赏教学策略研究都匀二中张芳芳联系电话:18585129682张芳芳,女1988年出生,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专业:学科教育(语文),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2012年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2012)”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学员2012年在学校班主任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14年在贵州省科技创新大赛中辅导学生参赛,获省级二等奖。2012被黔南州教育局评为州级心理咨询骨干教师。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并参与多项州级及省级课题。一、高考背景下的语文小说鉴赏教学策略探究1、研究理论,把握小说鉴赏的课堂教学规律小说是不断打破虚构与真实的界限来打动人的艺术。小说一词,始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系令”,这里的小说指的是琐碎浅显的言论、小道理,与后世作为文学体裁的“小说”并不相同。汉代班固《汉书·文艺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这里讲小说的形式、内容都做了论述,也指出其街谈巷语的虚构性,这与今日对小说的理解就较为接近了。小说构成的五大要素:人物、情节、主题、环境、语言。2、探索高校课堂教学的实践道路⑴立足教材,摸清规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应该依托于现有的学习资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三本教材引导学生对中外小说进行学习。教材的学习着重教会学生从小说的五要素去欣赏。⑵立足考纲,追求高效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从今年的全国卷语文高考题来看,文学类文本的题材大多选择小说。因此小说的复习应是重点。⑶立足自身,提升素养在小说鉴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立足本身实际情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教学技能。教师要立足课堂,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文化素养,扎实的知识技能储备,高尚的道德人文情怀。在小说鉴赏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对于文本的解读和把控能力,用独到而精辟的眼光来选择教学重点,确定解读思路,构建解读框架而不是完全地依赖于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参考资料。袁伟望说过,语文教师“文本解读是必备的素养,它是一种专业知识、言语技能、伦理情操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如果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对小说的错误解读,会影响学生的知识建构,也会影响学生对于小说的鉴赏评价水平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同时我们也要树立一种开放式阅读,自由式阅读的理念,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1诗歌,并在恰当地时机给学生以帮助和引导。二、应对小说鉴赏试题的答题技巧教学策略近几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对于小说的考察,选材大都集中在小小说上。小小说与短片小说相比,其篇幅更短,故事更简单,多取材于生活的一瞬间、一插曲、一场景、一镜头,反映人物在一件事或一个场景的行为片段,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揭示出某个道理。所以小说鉴赏复习,要立足于小说的五大要素,逐一突破。一、情节结构1.故事情节梳理小说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尾声。主要有标题式概括、表述式概括2.情节作用分析内容上:①刻画人物性格②展现主旨(揭示小说主题)形式上:①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②设置悬念,引人关注(引起读者关注)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③在情节的发展上宕开一笔,使情节曲折起伏有波澜④耐人寻味,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使情节发展波澜顿生。⑤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⑥埋下伏笔⑦照应前文⑧起线索作用二、环境1.自然环境⑴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⑵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人物命运⑶情节方面①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②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⑷主题方面①揭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