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王湾(693~751),字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开元初年任荥阳主薄,又参与编纂《群书四部录》,后任洛阳尉。王湾博学工诗,诗虽流传不多,但在诗坛亨名甚大。本诗选自《全唐诗》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一种样式。其格式是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有仄起、平起二格。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五言律诗作者简介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五言律诗作者简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首联颔联尾联颈联所在所见所见所思品读欣赏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思考: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境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想象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江水直流,船行水中,和风徐徐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置身于这幅画面之中,我们的胸襟应该是开阔的,心情应该是舒畅的。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品读欣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什么意思?残夜尚未退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没逝去,江上春意已经露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什么作用?表现诗人背井离乡,在外奔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何日是归程。这才有“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心愿。古人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评价殷:诗人以来,少有此句。璠郑谷: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胡因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生在客路的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在怎样的哲理呢?作者简介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品读欣赏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小结:表现思乡之情的是哪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烘托思乡之情的是哪两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凡景语,皆情语用几个字概括本诗主题——思乡之情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首联:写行程。暗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