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育英学校志周至县育英学校筹建于2001年初。2001年6月,经周至县教育局验收合格,批准获得办学资格。2001年8月投入运行并开始招生,直到现在。学校位于周至县城南3公里108国道西边的棉花营村。学校占地16.7亩,各类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2015年,育英学校开设教学班18个,有学生540名,教师40名,员工18名。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育英学校建校之初,只有各类房屋约3000平方米。为了适应办学的需要,对各类房屋进行了改造,并添置了齐全的硬件设施,先期累计投入资金达83.5万元。2004年,学校投入资金120万元,建成18间3层使用面积1800平方米综合大楼一座,解决了教室不足和宿舍狭小的问题。2005年3月,学校投入资金8万元,打深井一眼,建水塔一座,同时建成遍布校园的供水管道,用水困难问题得到解决。2006年9月,学校投入资金32万元,建成了完备的供暖设施,解决了师生冬季取暖问题。2013年7月,学校投入资金120万元,建成使用面积达900平方米的多功能现代化餐厅一座,改善了师生的就餐条件。学校开办之初,微机室配置电脑12台。2008年,学校投入资金8万多元,新增电脑38台,并对原电脑进行了升级改造。2009年,学校投入资金7万元,实现了办公自动化。2009年暑期,学校投入资金38万元,建成多媒体教室10座。学校先后投资16万余元,建成了设备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育英学校开办之初,购置图书7000余册。2013年,学校又投入资金10万元,增添图书9000册,使存书数量达16000余册。学校又为每个班配置了图书专柜,平均每柜存放图书500册左右,供学生自由阅读。学校还购置有齐全的鼓号队设备。育英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的绿化和美化,办学以来,不断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改造。到现在,共建成花园草坪620平方米,栽种各种景观苗木360余株,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幽雅宜人环境。育英学校十分重视对食堂、餐厅、洗漱设施、厕所等的改造与完善。截止2015年,食堂的操作间实现了电气化,餐厅以及就餐设施实现了现代化,洗漱场所及厕所均建成了能遮风挡雨的彩钢瓦顶棚。二、机构的设置及人员变动周至县育英学校推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管理模式。2001年5月,育英学校董事会成立并开始运作,董事长刘文魁。董事会设有执行董事,负责协调董事会和校委会的关系。第一任执行董事为张鼎宗(2001年——2012年),第二任执行董事为高旭林(2013——现在)。周至县育英学校实行校长聘任制。每学年开始前,由董事会考核并聘任校长,由校长提名组成校委会并报董事会批准。校委会负责学校日常工作的规划、开展和实施。校委会成员向校长负责,校长向董事会负责。育英学校设有政教处、教务处、后勤处,分别负责政教、教务和后勤保障工作。各处设主任一名(可兼任)。2004年,中国共产党育英学校党支部成立,先后接收16名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1育英学校教职工工会于2003年成立。育英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面向全社会招聘教师,德能才品俱重,择优录用。每学年初根据学生数量及课程设置来确定教师编制;每学年末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来确定教师的去留,双向选择,能者优先。附:育英学校历任校长一览表姓名任职时间备注周良彬2001.9——2003.7陈效友2003.9——2004.7孟全成2004.9——2006.7赵志国2006.9——2007.7何毅2007.9——2008.7李劳仓2008.9——2010.7宋长足2010.9——2011.7刘文魁2011.9——2012.7胡耀鹏2012.9——现在三、教育教学周至县育英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了“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感恩”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育英学校确立了“德智体立本,真善美做人”的校训,确立了“师以敬业为荣,生以成才为志”的校风,把“敬业爱生,永不言弃”确立为教风,学风是“自主合作,勤奋探究”。育英学校遵循“依法办学、实干兴校”的理念,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育英学校坚持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规范。组织上,有一个由政教处、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的完整体系,多层次、多角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