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芯片研究与产业现状2010年以来,由于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数据量呈现爆炸性增长态势,而传统的计算架构又无法支撑深度学习的大规模并行计算需求,于是研究界对AI芯片进行了新一轮的技术研发与应用研究[1]。AI芯片是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核心之一,决定了平台的基础架构和发展生态。AI芯片基本知识及现状从广义上讲只要能够运行人工智能算法的芯片都叫作AI芯片。但是通常意义上的AI芯片指的是针对人工智能算法做了特殊加速设计的芯片⑵,现阶段,这些人工智能算法一般以深度学习算法为主,也可以包括其它机器学习算法。▲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算法,通常是基于接收到的连续数值,通过学习处理,并输出连续数值的过程,实质上并不能完全模仿生物大脑的运作机制。基于这一现实,研究界还提出了SNN(SpikingNeuralNetwork,脉冲神经网络)模型。作为第三代神经网络模型,SNN更贴近生物神经网络——除了神经元和突触模型更贴近生物神经元与突触之外,SNN还将时域信息引入了计算模型。目前基于SNN的AI芯片主要以IBM的TrueNorth、Intel的Loihi以及国内的清华大学天机芯⑶为代表。1AI芯片发展历程从图灵的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和图灵测试,到最初级的神经元模拟单元一一感知机,再到现在多达上百层的深度神经网络,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⑷。上世纪八十年代,多层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算法的出现给人工智能行业点燃了新的火花。反向传播的主要创新在于能将信息输出和目标输出之间的误差通过多层网络往前一级迭代反馈,将最终的输出收敛到某一个目标范围之内。1989年贝尔实验室成功利用反向传播算法,在多层神经网络开发了一个手写邮编识别器。1998年YannLeCun和YoshuaBengio发表了手写识别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优化相关的论文《Gradientbasedlearningappliedtodocumentrecognition》,开创了卷积神经网络的时代。此后,人工智能陷入了长时间的发展沉寂阶段,直到1997年IBM的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和2011年IBM的沃森智能系统在Jeopardy节目中胜出,人工智能才又一次为人们所关注。2016年AlphaGo击败韩国围棋九段职业选手,则标志着人工智能的又一波高潮。从基础算法、底层硬件、工具框架到实际应用场景,现阶段的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全面开花。作为人工智能核心的底层硬件AI芯片,也同样经历了多次的起伏和波折,总体看来,AI芯片的发展前后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化。▲AI芯片发展历程(1)2007年以前,AI芯片产业一直没有发展成为成熟的产业;同时由于当时算法、数据量等因素,这个阶段AI芯片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市场需求,通用的CPU芯片即可满足应用需要。(2)随着高清视频、VR、AR游戏等行业的发展,GPU产品取得快速的突破;同时人们发现GPU的并行计算特性恰好适应人工智能算法及大数据并行计算的需求,如GPU比之前传统的CPU在深度学习算法的运算上可以提高几十倍的效率,因此开始尝试使用GPU进行人工智能计算。(3)进入2010年后,云计算广泛推广,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云计算借助大量CPU和GPU进行混合运算,进一步推进了AI芯片的深入应用,从而催生了各类AI芯片的研发与应用。(4)人工智能对于计算能力的要求不断快速地提升,进入2015年后,GPU性能功耗比不高的特点使其在工作适用场合受到多种限制,业界开始研发针对人工智能的专用芯片,以期通过更好的硬件和芯片架构,在计算效率、能耗比等性能上得到进一步提升。AI芯片的分类及技术人工智能芯片目前有两种发展路径:一种是延续传统计算架构,加速硬件计算能力注要以3种类型的芯片为代表,即GPU、FPGA、ASIC,但CPU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种是颠覆经典的冯•诺依曼计算架构,采用类脑神经结构来提升计算能力,以IBMTrueNorth芯片为代表[6]。1、传统CPU计算机工业从1960年代早期开始使用CPU这个术语。迄今为止,CPU从形态、设计到实现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其基本工作原理却一直没有大的改变。通常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这两个主要部件组成。传统的CPU内部结构图如图3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实质上仅单独的ALU模块(逻辑运算单元)是用来完成数据计算的,其他各个模块的存在都是为了保证指令能够一条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