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跨国公司(一)跨国公司: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二)跨国公司应具备以下三要素:第一,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实体,而不论其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第二,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第三,各实体通过股份或其他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别的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二、跨国公司的历史演变(书图)(一)产业革命以前:对外直接投资的萌芽期,伴随商业资本的对外输出而发生。有直接投资性质的资本输出,但本质上属于商业资本输出(仓储、办事处、港口设备投资),非产业资本输出。直接投资为贸易的伴生物,因此,跨国公司的前身多为殖民地企业和贸易企业(二)资本输出的“英国时代”:产业革命后,英国经济实力迅速提高,世界霸权从荷兰转到英国,英国成为世界资本最主要的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出特征:以间接投资为主——国债和公债为代表的证券投资和对铁路的投资;直接投资主要流向非制造业领域——矿业、运输、种植园等(三)美国的崛起(四)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与二战期间战争的破坏,经济恐慌,贸易保护主义高涨,国际资本市场混乱,跨国公司缓慢发展。英、美地位逆转。(五)二战后跨国公司与FDI的大发展1、FDI的美国时代(1970年代中期以前)————世界的美国化(1)前10年:准备期,增长缓慢特点——国家资本输出活跃以包围社会主义为目的的经济、军事援助:“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提供了112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被援助国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的美国化、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为民间资本的大举进入铺平道路(2)1950年代后半期以来FDI恢复1976年,美国FDI占全世界48%2、西欧、日本的崛起,FDI的相互渗透(1970年后)3、FDI急剧增加,相互渗透深化(1980年代中期后)1980年代: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迅速增加——“美国的世界化”表现为:FDI规模迅速扩大,FDI的增长超过生产和出口的增长。发达国家之间FDI的相互渗透深化。二战前(1938年),世界FDI的三分之二流向发展中国家;二战后,发达国家成为FDI的主要吸收者。跨国公司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为跨国公司大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以及资本过剩是跨国公司发展的主要原因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设备的出现,是保证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发展一、跨国并购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主要方式“新建投资”与“跨国并购”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两种基本方式。90年代以前,跨国直接投资主要通过在东道国的新建项目来形成生产能力,进入目标市场。而90年代以后,特别是1995年以来,跨国并购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交易额急剧增长,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和流入总额中的比重迅速上升。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国际直接投资与全球跨国并购二、服务业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主要产业当今以发达国家为领头羊的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产业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由于服务业能在生产、就业、贸易和消费等方面发生良性效应,使其在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也使服务业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进行国际投资的主导产业,并且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间服务业相互投资也日益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业对外投资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来自跨国公司的金融子公司,跨国银行在服务业跨国经营中发展最快;另外,保险业、贸易和广告业也占较大比重。三、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趋向国际化从历史看,即使是一些国际化程度很高的跨国公司,其研究与开发机构也主要是设在母国。但国际竞争的加强,促使跨国公司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从核心竞争力出发,最能体现“核心”二字的应该是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必须有相关的知识资源的支撑。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许多与知识经济相关的资源是跨国界存在的,跨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