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复习巩固带有生字的新词;会写“半”、“巴”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学生喜欢方式学习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情感目标在朗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学重点1、在田字格中写好“半”、“巴”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难点1、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第1页共24页教学过程一、引入猜谜语引入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儿化音。二、首读课文。1、按照视频里老师的要求:学生小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跟着视频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3、找出带有“数不清”、“飘落”这两个词的句子。指名读。4、理解“数不清”,并进行短语训练:数不清的()5、理解“飘落”。(1)学生自己理解,并用动作演示。(2)看视频里老师的演示,加深理解。6、品读第一自然段。7、指导学生看插图,想想:雨点儿从()飘落下来。小松鼠从()跳下来。亮亮从()跑出来。并进行句子训练:小草从()长出来。()从()。三、再读课文过渡句:是呀!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它飘到什么地方?那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咱们再来读读课文吧!第2页共24页不过,这次读课文跟刚才不一样。请看电视。看视频,听读书要求。1、学生选择段落读课文。2、指名连读课文。3、看视频,听读课文。思考:大、小雨点儿飘落什么地方?那里发生了什么变化?4、指名说,理解课文内容。5、同桌说说:你喜欢雨点儿吗?为什么?6、指名说,感受雨点儿带给大自然的美。7、再听视频里的学生说,学习如何将语言表达得更清楚。8、再次品读第五自然段。四、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1、品读全文。2、拓展:如果你是雨点儿,你还会去到哪里?会让那个地方变成怎样?五、写字指导1、学生先说注意的地方。2、看视频书空。3、老师范写。4、学生书写。5、评书写情况。第3页共24页《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好恰当的停顿。2.认识“更、绿”等4个生字;会写“半、你”2个字。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美好变化。教学过程:一、分角色朗读对话,复习巩固联系旧知,巩固对逗号、句号的认识。二、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好恰当的停顿1.创设问题:《青蛙写诗》中的小蝌蚪和水泡泡跑到这一段中来了,请同学们把他们找出来,并用笔圈画,再和同桌交流你找到的小蝌蚪和水泡泡。2.出示课件,学生口头填空。小蝌蚪要当的是,水泡泡要当的是。3.教师范读逗号、句号和句子内部的停顿,学生谈感受。4.学生跟读。5.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教师纠正。6.出示学过的含有逗号和句号的语段,学生朗读。三、创设问题,认读“更、绿、出、长”1.创设问题: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来到他们想去的地方后,出现了怎样的结果?第4页共24页2.用含有“比、更”的句子,帮助理解“更”。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比以前更红了,草比以前更绿了。3.结合课文内容,用“更”说话。有了小雨点儿的帮助,还有什么更怎么样了?4.播放小草从泥土中长出来的视频,帮助理解“长、出”。5.出示课件: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让学生体会两个“长”的读音不同。作“长度”讲时,读cháng;作“生长”讲时,读zhǎng。联系学过的《比尾巴》中的句子,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字义区分多音字的读音。四、学写“半、你”1.教师范写“半”,强调点、撇不要贴在竖和横上。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2.教师范写“你”,着重指导横钩的写法。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反馈评价,学生再次练写。《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知道雨水与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