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陈寿堪爱南阳美丈夫,愿将弱主整匡扶。片言妙论三分定,一席高论自古无。先取荆州为家业,后吞巴蜀建皇都。要知鼎足为形势,须向茅庐指画图。猜一猜——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作者作品简介: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陈寿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三国志》简介:《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公元207年,刘备屡败,只好投靠刘表,寄居新野,势单力孤。渴求贤者辅佐其成就大业,于是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三顾之情所打动,为他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做分析。背景:听读课文,给红色字注音好为《梁父吟》()因屏人()猖蹶()屯新野先()主遂诣亮()倾颓()陇亩()乐毅()欲信大义()存恤()帝室之胄()颍川()殆()璋()北据汉沔()hàobǐngjuétúnyìtuílŏngyuèshēnmiǎnzhòuxùyĭngdàizhāng1.理清本文思路。2.隆中对前写了什么?3.隆中对中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天下形势的?提出了什么对策?4.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5.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6.由此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小组讨论黄河长江曹兵力雄厚,谋略出众,政治地位优越不可与争锋:敌孙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可为援不可图:友荆州地形有利,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刘和戎抚越联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亲自田地喜欢唱经常当时的人赞许只有友好说是确实这样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说是确实这样。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有什么作用?说明诸葛亮有远大的抱负,有过人的才能,为后文隆中对策作铺垫。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当时驻扎器重判断句可一起接近委屈招来应该屈尊拜访当时刘备驻军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屈身去拜访他。”本自然段借徐庶的口称诸葛亮为“卧龙”,这是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才干。由是先主遂诣yì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duó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于是拜见总共才于是屏退溃败窃取政权蒙受风尘估计通“伸”伸张表转折智谋方法因此失败停止认为计策怎么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见到。刘备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天下崩溃,奸臣窃取了政权,皇上逃难出奔。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刘关张三人来到隆中,说诸葛亮游学去啦,他们只好失望而归。当年冬天大雪,刘备再访,说诸葛亮访友去啦,遇到了诸葛均、黄承彦,还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