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学考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对布尔什维主义的接收打开了辛亥革命后一直持续的混沌局面,……可以说国共两党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双生儿,尽管曾两度合作,但为争夺权力爆发的内战是他们的历史性宿命。”——《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日)菊池秀明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思考:五四运动主要有哪些斗争方式?运动取得哪些成果?陆宗舆(浙江海宁盐官人)货名1918年1919年水泥4000担无衣服42158打15417打煤39314吨15417吨棉纱4042担737担生棉5112担无粗布241550匹27000匹家用器具51173打233打火柴107900箩15900箩镜2634打无黄铜3511担119担紫铜283担572担铁2162担24担纸3936担607担布104299匹77604匹糖22828担7093担伞78403把无《益世报》载上海海关1918年7月和1919年7月日货输入比较——《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张鸣思考:日货输入有何变化?导致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中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外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把督军推倒,土地收归国有”,创立一个民主主义共和国。——1922年《第三国际与远东民族问题》思考:当时中国的国情如何?中共面临的首要任务应是什么?1925年10月19日:“阴(英)番勾通北段(段祺瑞),竟以十万金悬赏执余。”21日:“阴(英)番畏我益甚,而谋我更急乎!”1927年1月2日:“国民党军断不会对租界发难”,“目前只希望对租界组织实行改良便可满足,并打算采取缓进的、合理的、和平的手段实现这一目的。”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蒋介石针对哪一势力的政策?两段材料表明蒋介石的态度有何变化?用史实说明。1921年8月28日:“工人之辛苦危险,可谓极矣,资本家见之,如无慈悲之心,非人也。”1925年12月:“吾为三民主义而死,亦即为共产主义而死”,“三民主义之成功与共产主义之发展,实相为用而不相悖。”1926年4月3日:“(国民党)右派徒思利用机会,联结帝国主义以陷党国,甚可叹也。”1926年7月3日:“各处宣传,多是CP,心甚不悦。”1926年8月23日:“阅《向导》报,陈独秀有诽议北伐言论,其用意在减少国民党信仰,而增进共产党地位也。”1926年8月30日:“他党在内捣乱,必欲使本党纠纷分裂,可恶也。”1927年2月26日:“鲍尔廷固为罪人,而一般趋炎附势之败类更可杀也。”思考:结合所学,运用材料所有信息,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过程。“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就使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国情不同于苏联)——毛泽东注解:政治——农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而中国的农民力量远远超过城市中的工人力量经济——城乡经济天壤之别,而农村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为根据地存在提供条件“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1930年6月中共中央领导人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思考: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如果有同志参加过十年苏维埃时期的内战,就会懂得这一点。那时不管在中央苏区,还是鄂豫皖苏区或湘鄂西苏区,都是处于敌人四面包围中作战。敌人的方针就是要扭在苏区边沿和苏区里面打,尽情地消耗我苏区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我们陷于枯竭,即使取得军事上若干胜利,也不能持久。”——《邓小平文选(第一卷)》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李锐(原名厚生)在武汉大学入学时填写的保结。三大主力的会师,不仅未能带来会师的喜悦,而且“中国共产党人在军事上和经济上(反而)陷入了更加严峻的危机之中”。……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13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事变对策,毛泽东在报告中表示事变“把我们从牢狱的情况下解放了出来”。——国共关系史专家杨奎松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