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家庭里也许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学习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不用你说自己就去学习,情绪不好的时候,在家长的督促下也是磨磨蹭蹭,作业马虎了事;有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每次作业写完以后都要父母给检查;有的孩子十分活泼好动,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一边写作业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东西;有的孩子性子急,做作业时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作业,但字迹潦草,错误率还挺高……这些孩子有的虽然很聪明,有的虽然整天忙忙碌碌,但他们的学习成绩就是不上去。像这些类型的孩子,都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平时还不太明显,可一遇到考试“马脚”就暴露无疑了。在这里,我要提醒家长不要把眼光总是盯在学习成绩上,考试成绩受到考试时间、地点、试题难易程度、孩子临场发挥多个因素的影响,一次考得好,未必次次考得好,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孩子来说才是终身受益的。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对儿童来说好的习惯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学习成绩的竞争实际上是学习习惯的比赛。学习成绩只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东西,是学习的副产品。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一、好习惯形成的根本原因很多家长一提到孩子的习惯问题,就会想到很多头疼的坏习惯,比如放学回家后不写作业,晚上不睡早晨不起,一天到晚就想玩游戏等等,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家长们束手无策,最后都归结为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家长们所关注的习惯问题大部分都是跟学习相关的,但实际上,习惯包含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运动习惯等很多方面,而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会受到其他习惯的直接影响。有时候,孩子会信誓旦旦说我要好好学习,从明天起我每天要背英语,做数学练习,但往往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在初期家长对孩子立下的志向期望很高,但随着孩子的放弃家长也觉得孩子没有毅力,久而久之家长们也就根本不相信孩子可以完成自己定下的任何目标,最后总结出孩子不能养成好习惯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恒心没毅力。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归因偏差,就是家长找错了好习惯形成的根本原因,认为恒心和毅力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决定因素,所以问题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科学的研究,任何一个行为习惯的形成都是有规律的,好的行为习惯最初是先要有正向的想法,然后通过正向的行为实践,再通过持续性的(天以上)坚持培养,最后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决定因素就是正向的想法,正向的行为和天以上的行为培养。二、习惯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正向想法的形成正向想法就是平时我们常提到的好的想法,比如“我想主动学习,我想让自己变瘦,我想多阅读”正向想法就是好习惯的出发点,而相反负面想法就是坏习惯的的起点,所以要培养孩子好的习惯,首先要引导孩子有一个正向的想法才可以,如果孩子不想学习,不想读书,没有一个他自己的正向想法,是根本无法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形成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产生正向想法。现在很多孩子头脑里负面想法特别多,甚至有的孩子根本没有想法,当我们询问孩子你为什么要上辅导班,孩子们基本上回答都是我妈让我来的,我们同学都来上,我们询问初中以上的孩子你将来想考什么样的大学没做什么职业,很多孩子会说没想过,不知道这样的孩子你让他有好的习惯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我们曾做过一个测试,发给孩子们一张纸一分为二,让孩子们写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结果让我们很吃惊,很多孩子写不出自己的优点,但缺点却写了一大堆,而且孩子们的缺点竟然很相似,比如:马虎大意,懒散拖拉,不聪明,不勤奋,淘气不听话一大堆的缺点都是孩子给自己的评价,为什么孩子们会给自己这样的评价呢?回答就是我妈,我爸,老师,我家里人就是每天都这样说我。不知道家长们听到这些反馈会有什么感受,孩子们的正向想法就是被每天的批评指责给一点点取代了,你批评指责的越多孩子负面想法就越多,他的坏习惯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