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世界文化格局山东大学胡志军管窥世界文化格局——破题破题一、何谓“世界文化格局”?与“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世界军事格局”相似。世界文化格局:当下或历史上世界文化的构成,文化的类型及其特点、地位、影响、相互关系等。二、何谓“管窥”?“管锥”二字,出自《庄子.秋水》,据记载,魏公子魏牟曾经教训思想家公孙龙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韩诗外传》中有:“譬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管锥编》(LimitedViews)是钱钟书先生生的一部笔记体的巨著,共约130万字,堪称“国学大典”,是其主要学术代表作之一。管窥,乃一管之见。管窥世界文化格局——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季羡林眼中的世界文化格局二、周有光眼中的世界文化格局三、易中天眼中的世界文化格局四、观点比三家,思想更丰富季羡林眼中的世界文化季羡林(1911.8.2~2009.7.11),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惟一的终身教授。精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管窥世界文化格局——季羡林季羡林眼中的世界文化提要1.着眼点2.文化多元论3.两大文化体系4.两大文化体系的区别5.两大文化体系的关系6.两大文化体系的未来发展管窥世界文化格局——季羡林季羡林眼中的世界文化1.着眼点上下数千年,纵横数万里,目光远大,胸襟开阔。不能就眼前论眼前,不能只局限于近几十年,近百年。要从历史上和地理上扩大视野,从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最广阔的探讨,否则,就不能清晰地看到问题的全貌,而陷于井蛙的地步,不能自拔。管窥世界文化格局——季羡林季羡林眼中的世界文化2.文化多元论•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Toynbee)在他的巨著《历史研究》(HistoricalStudies)中,把人类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所创造的文明归纳为23种或26种,指出任何文明都不能万岁千秋,永垂不朽,认为人类的文明或者文化大体上有五个阶段:诞生,成长,繁荣、衰竭、消逝。•从世界文化多元论出发,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不管大小,都或多或少地对人类文化作出了贡献。有些文化消逝了,但这种消逝是留有踪迹的,踪迹就存在于接它的班的文化中。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融合,但却不是对等的融合,二是有主从的。管窥世界文化格局——季羡林季羡林眼中的世界文化3.两大文化体系•自从人类有历史以来,共形成了四个文化体系:一、中国文化;二、印度文化,三、从古代希伯来起经过古代埃及、巴比伦以至伊斯兰阿拉伯文化的闪族文化,四、肇始于古代希腊、罗马的欧美文化。•这四种文化体系又可以划分为两大文化体系: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前三者属于东方文化,第四个属于西方文化体系。管窥世界文化格局——季羡林季羡林眼中的世界文化4.两大文化体系的区别(1)•两大文化体系的区别,随处可见。它既表现在物质文化上,也表现在精神文化上。具体的例子不胜枚举。•两大文化体系的根本区别源于思维模式的不同。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的。•打一个比方,西方是“一分为二”,东方是“合二为一”。•用更通俗的说法来表达,西方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东方则是“头痛医脚,脚痛医头”,“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说得再抽象一点,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特点是,整体概念,普遍联系;二西方分析思维模式则正相反。管窥世界文化格局——季羡林季羡林眼中的世界文化4.两大文化体系的区别(2)•季羡林归纳、引用了郑敏教授在《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第一期上的文章的观点,进一步阐释了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西方思维模式:分析知性(理性)分析力结构主义东方思维模式:综合悟性想象力解构思维•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