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演进与中国策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讨论室 张茉楠2025 年世界经济在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起死回生”,中国经济更是制造增长奇迹。一年多来,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应对大危机的宏观调控能力逐步增强,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下,依靠强劲的内需增长抵御了罕见的外部冲击,较快地扭转下滑局面,不仅使经济率先实现了远超预期的 V 型复苏,引领全球经济走出阴霾,也开启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重塑的序幕。 事实上,每次国际金融危机都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人类总似乎总能从危机中寻找到新的解决方案。无论是美国大萧条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或是 1992 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加速了欧元和欧洲经济同盟的诞生,再或是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则改变了传统的以“雁阵模式”为特征的东亚区域分工格局,促进了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也将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和进展路径发生了深远影响。 一、1933 年大危机前后的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变化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国家经济步入空前繁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经济在一战后的高涨繁荣并没有消除周期性危机的严重弊端随着世界工业生产能力不断扩张和产品市场逐渐缩小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爆发了一场席卷全球并且影响深远的大规模经济危机。 危机最初于 1929 年爆发自美国,其后很快向欧洲、北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蔓延,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这次危机持续了 4 年,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和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工业生产率下降 40%以上,直接损失高达 2500 亿美元。其中,美国和德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英国受危机影响较轻,日本时间较短,法国时间最长。但这并不是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方向。相反,这次危机的结果大大出乎预料,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国际经济秩序甚至货币体系都出现了深刻变化。第一,危机爆发后,美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并最终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虽然英国所受影响最轻,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制度调整和合理的战略对策,因此其重新恢复一战前国际经济秩序的企图被彻底摧毁。第二,德、意、日等国由于内部市场狭小,经济严重依赖外部经济竞争力脆弱,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逐渐走上扩军备战、以武力夺取国际市场、重新瓜分世界的道路。第三,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