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浮云!202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年关回顾调控!调控!再调!2021年对于中国楼市而言,注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年份。这一年是不折不扣的政策年、调控年。2021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办法,将政策由此前的支持转向抑制投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其中包括土地、金融、税收等多种调控手腕。但是政策很给力,调控需尽力。用来形容2021年的楼市调控再贴切不过。3月仍是一片“艳阳天”的楼市,在4月暴风骤雨般的调控政策中应声而下。经历了年中几个月的低迷盘整期,在传统的“金九银十”,楼市再次“凯歌高奏”,9月的重拳调控随之而来,楼市再次进入胶着状态,直至年尾量价齐升。2021年即将结束之际,就让咱们一路来清点一下2021出台的一系列楼市政策,希望能在能够为大家理清脉络,并为判断2021年楼市的走势提供参考。“国十一条”影响指数:★★★★政策回放: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增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旨在进一步增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稳定市场预期,增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出了加速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增加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给,提高土地供给和开发利用效率;加大不同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继续实施不同化的住房税收政策等11条具体办法。入选理由:“国十一条的”的出台,肯定了2021年楼市调控的基调,显示中央对抑制当前房价不睬性上涨的决心。78家“央企退市”影响指数:★★政策回放:今年3月15日,央企在北京制造了3块“地王”后,国资委3月18日宣布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78家央企要慢慢退出房地产市场,第二天即下达了15个工作日内退出的时间表。作为非房地产主业的央企中远集团首先表态,半年内完全退出房地产市场。央企整体实质性退市进展缓慢,至今仍有71家央企超过200家地产公司未见动静。入选理由:自“清退令”以来,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实际进程缓慢。这么多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对房地产市场肯定会有影响,可是这78家央企的房地产业务占比很小,放到全国的市场,份额超级有限,对于整个房地产行业影响也超级有限。如果不能解决房地产行业的“暴利”特性,保证房价健康上涨,不能拓宽新的利润增加渠道有效疏导资本,“央企退市”最终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新国十条影响指数:★★★★★政策回放: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份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登上各大媒体头条。具体内容包括:一、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二、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度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管理原则自主肯定。人民银行、银监会要指导和监督商业银行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人民银行、银监会抓紧制定第二套住房的认定标准。要严格限制各类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商品住房价钱太高、上涨过快、供给紧张的地域,商业银行可按照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3、对不能提供1年以上本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地方人民政府可按如实际情况,采取临时性办法,在一按时期内限定购房套数。入选理由:这次调控是第一次以政策“组合拳”的方式,给那时正处于“踊跃转变期”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场“及时雨”。政策对外地人购房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在精准冲击投资客的同时,也让一部份自住需求者的购房需求蒙受连累冲击。“929新政”影响指数:★★★★★政策回放:9月29日,相关部委出台巩固楼市调控功效的新一轮政策。内容包括第一套首付提高到3成以上、第二套首付不低于5成,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第三套停贷、初次明确推动房产税改革、落实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和供地计划、房价太高上涨过快城市将限定家庭购房套数、对有囤地捂盘等违法记录的房企停发股票和贷款。入选理由:这几项办法是对“新国十条”的细化与落实,影响范围与深度均超过“新国十条”,房产税改革与“限购令”的明确,成为调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