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双岐杆菌、乳酸菌的生理功能提起细菌,人们大都会有一种厌恶的感觉,认为它是危害健康、危害人类的。其实,细菌有害亦有利。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不少细菌已经在科学家的诱导下“弃恶扬善”,为民造福了。细菌,也就是身长不过几微米的微生物,它们小得只能在高倍显微镜下现身,可是竟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家族兴旺。在生生不息的物质循环中,细菌以特有的新陈代谢形式,实现了化复杂为神奇的目的,给人类留下许多有益的财富。细菌几乎无处不在,每个地方都有它们的踪影,但大自然对待它们显然没有对人类那样慷慨,从大地到海洋的几乎所有地方对细菌而言都是贫瘠的“荒原”,世界上的大部分细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忍饥挨饿,有限的生存资源使细菌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了消除竞争对手对食物的染指,它们采取了种种策略,其中一种最简单却是很有效的手段就是“菌海”战术,一些细菌的繁殖速度非常快,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它们的“人口”就压倒了那些繁殖速度慢的细菌,显然那些个体数量多的细菌种群占尽了便宜,虽然有时僧多粥少,也许种群内的每个细菌都没吃饱,但这总比把宝贵的食物丢给竞争对手强,这无疑保证了种群利益的最大化。在正常人体中栖息着1000亿个以上的微生物,其种类多达400多种,主要分布于消化道、眼、鼻、口腔、皮肤及阴道中。但人体中95%左右的细菌存在于肠道,尤其是在大肠中。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有益菌,二是有害菌,三是条件致病菌。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益菌会越来越少,有害菌则不断增加,肠道亦随之逐渐老化。若能保持肠内的有益菌数量,维持菌群平衡,将有益于健康。正常情况下肠道寄生有大量微生物,可分为三大类:①共生性类型,主要是兼性厌氧菌,在生态平衡时,它们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合成、消化吸收、生物拮抗和免疫等功能对宿主有利。②致病性类型,正常情况下数量少,寄生于正常部位,不至于使宿主发病。若失控,则会导致宿主的不良反应。③中间性类型,即同时具有生理和致病两种作用。微生物群的平衡,对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而乳酸菌就能够调节这种微生态平衡,保障宿主正常生理状态。乳酸菌是畅道常在菌,畜禽服用乳酸菌后,可以改变肠道内环境,抑制有害菌繁殖,调整胃肠道蔺群平衡。乳酸菌通过粘附素与肠粘膜细胞紧密结合,在肠粘膜表面定植占位,成为生理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向达到恢复宿主抵抗力,修复肠道菌群屏障、治愈肠道疾病的作用。如采这个屏障遭剑抗生素或其他因素的破坏,宿土丧失了对外来菌抵抗力,会使具有耐药性的肠内菌异常增殖而取代优势菌的位置,造成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的失调。有益菌与有害菌相互制约肠道有益菌对人体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内的有益菌与有害菌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当有益菌不足时,人体的微生物系统被打破,条件致病菌活跃、大量繁殖,造成菌体失调,导致腹泻、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从而进一步加重菌群失调,形成恶性循环。有益菌对人体的作用主要有以下6种:1.合成多种维生素包括叶酸等营养要素;2.有助于营养的吸收和新陈代谢;3.阻止病原菌对人体的侵害,起到生物屏障作用;4.提高机体的免疫力;5.制约有害菌的生成,抑制有毒物质生成;6.抑制肿瘤。如何保护肠道有益菌注意饮食合理搭配和卫生:常吃蔬菜、水果、薯类、全谷类、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碱性食物,以改善肠道环境,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缓解压力:精神压力容易造成肠内菌群失调。不可长期服用抗生素:长期服用抗生素,会杀光肠内正常菌种,引起伺机菌的侵犯。食用适量微生态食品:这类食品是应用微生态学原理,利用肠道有益菌及促进物,经生物技术研制而成,不仅具有食品本身的营养,还具有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根据机制不同可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益生菌:含益生菌的食物,是从体外添加对人体有益的细菌,作用于已经存在的肠内菌,通过补充肠道中一种或几种有益菌,调节菌群平衡,促进肠内菌群生态平衡。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是益生菌的来源。有益菌---双岐杆菌人的肠胃中一般有500多种细菌,总体分为3类:有益菌,对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