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非营养物质代谢第一部分:血液生化第一节:血浆蛋白一.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1.分类〔1〕依据电泳结果分类:清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2〕依据生理功能分类:载体蛋白,免疫防御系统蛋,酶,激素等2.性质:①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在肝合成②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一般位于膜结合的多核糖体上③除清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均为糖蛋白④许多血浆蛋白呈现多态性⑤在循环过程中,每种血浆蛋白均有自己特异的半衰期⑥在急性炎症或某种类型组织损伤等情况下,某些血浆蛋白的水平会增高,它们被称为急性时相蛋白质〔APP〕二.血浆蛋白的功能①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②维持血浆正常的pH;③运输作用;④免疫作用;⑤催化作用;⑥营养作用;⑦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第二节:血红素的生物合成一.红细胞的代谢特点1.糖代谢〔1〕糖酵解和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旁路+〔2〕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功能是产生NADPH+H〔3〕红细胞内糖代谢的生理意义++①ATP的功能:a.维持红细胞膜上钠泵(Na-K-ATPase)的正常运转2+b.维持红细胞膜上钙泵(Ca-ATPase)的正常运转c.维持红细胞膜上脂质与血浆脂蛋白中的脂质进行交换+d.少量ATP用于谷胱甘肽、NAD的生物合成e.ATP用于葡萄糖的活化,启动糖酵解过程②2,3-BPG的功能:是调节血红蛋白(Hb)运氧的重要因素,可降低Hb与氧的亲和力③NADH和NADPH的功能:为对抗氧化剂。保护细胞膜蛋白、血红蛋白和酶蛋白的巯基等不被氧化,从而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功能2.脂代谢成熟红细胞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通过主动参入和被动交换不断的与血浆进行脂质交换,维持其正常的脂类组成、结构和功能二.血红蛋白的合成与调节血红蛋白的组成:珠蛋白+血红素血红蛋白的合成:①血红素的合成;②珠蛋白的合成;③血红蛋白的合成1.血红素的生物合成〔1〕定位:在骨髓的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中合成〔线粒体+胞液〕2+〔2〕合成原料:甘氨酸、琥珀酰CoA、Fe-1-14.非营养物质代谢,共6面〔3〕合成过程:①ALA的生成:由ALA合酶〔血红素合成的关键酶〕催化线粒体中:琥珀酰CoA+甘氨酸→ALA,脱CoA,脱CO2,辅酶为磷酸吡哆醛②胆色素原的生成:胞液中:2ALA→胆色素原,ALA脱水酶,辅酶为巯基③尿卟啉原与粪卟啉原的生成:胞液中:4胆色素原→线状四吡咯〔尿卟啉原Ⅰ同合酶〕→尿卟啉原Ⅲ〔尿卟啉原Ⅲ同合酶〕→粪卟啉原Ⅲ〔尿卟啉原Ⅲ脱羧酶〕④血红素的生成线粒体中:粪卟啉原Ⅲ→原卟啉原Ⅸ〔粪卟啉原Ⅲ氧化脱羧酶〕→原卟啉Ⅸ〔原卟啉原Ⅸ2+氧化酶〕→血红素〔亚铁螯合酶,Fe〕〔4〕合成的特点:①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髓和肝脏,但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2+②合成的原料简单:琥珀酰CoA、甘氨酸、Fe等小分子物质③合成过程的起始与最终过程在线粒体,中间过程在胞液〔5〕合成的调节①ALA合酶:是血红素合成的限速酶。受血红素反馈抑制;高铁血红素强烈抑制某些固醇类激素,需在肝中生物转化的药物等可诱导其生成②ALA脱水酶与亚铁螯合酶:可被血红素、重金属等抑制亚铁螯合酶还需要复原剂〔如:谷胱甘肽〕③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肾合成,与膜受体结合,加速有核红细胞的成熟以及血红素和Hb的合成,促使原始红细胞的繁殖和分化。2.血红蛋白的合成血红素合成后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珠蛋白的合成同一般蛋白质的合成,其合成受血红素调控二.白细胞代谢1.糖代谢:①以糖酵解为主,提供能量②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经氧化酶递电子体系使O2复原产生超氧阴离子、H2O2、OH•等自由基,起杀菌作用2.脂代谢:①不能从头合成脂肪酸②可将花生四烯酸转变成血栓烷、前列腺素、白三烯等活性物。3.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组胺第二部分:肝胆生化第一节:生物转化作用一.生物转化的概念1.生物转化的定义:一些非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转变过程称为生物转化2.生物转化的对象:非营养物质:内源性:如激素、胺类等外源性:如药物、毒物等3.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肝是主要器官,但在肺、肾、胃肠道和皮肤也有一定生物转化功能-2-14.非营养物质代谢,共6面4.生物转化的意义:①对体内的非营养物质进行转化,使其灭活,或解毒②可使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体外肝的生物转化作用≠解毒作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