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放开最新计生标语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思考【摘要】目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意味着实行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布结束,再也不受“双独二孩”或“单独二孩”政策的限制。文章从经济学的视点出发,分析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原理和意义,探讨全面放开“二孩”应注意的问题,并对“二孩”政策给予相应建议。【关键词】“二孩”政策经济学人口红利刘易斯拐点【中图分类号】c92【文献标识码】a从1979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算起,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行了37年。与当时担忧“人口爆炸”相比,目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生育率低下、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红利消失、性别比失调等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形势下,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二孩”政策的历史回顾对于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学术界存在着广泛的争论,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人口政策。1888年,英国经济学家e.坎南根据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提出达到产业最大效益时的人口为适度人口。他从产业收益出发,指出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只有人口适度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适度的人口控制论,当时我国政府为了控制人口规模,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到计划生育这一国策,已经尽人皆知,家喻户晓,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从此独生子女政策成为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生子女政策对控制人口的快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第1页共7页在人口老龄化、未来劳动力不足、男女比例失调等一系列弊端。因应现实,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先后进行了一些调整。1982年,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农村群众确实有困难要求生二胎的,经过批准可以有计划地生育二胎。1984年,中央在“七号文件”中指出,对农村继续有控制地开大口子,按照规定的条件,经过审批,可以生二胎。2002年,湖北、XX省、甘肃等省份开始实施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二孩的“双独二孩”政策。20XX年,中央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宣布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然而,低生育率、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为了缓解这些问题,20XX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二孩政策。时隔两年,“单独二孩”政策升级为全面放开“二孩”,这不仅是一次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也是基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应对措施。那国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全面放开“二孩”呢。国家卫计委认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具有以下社会价值:第一,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有益于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改善家庭人口结构,进一步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发展;第二,有益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三,有益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放慢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经济学原理从经济学原理看,二孩的生育和抚养符合边际成本递减规律(见图1)。在经济学中,边际成本是指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虽然生育和生产不能画等号,但产生的效应是类似的。如果把孩子看成是产品,那么孩子的生育和抚养所产生的费用可以看作为生产成本。而同一对夫妻生下的第二个孩子可以穿第一个孩子穿过的衣服,玩第一个孩子玩过的玩具,用第一个孩子用过的学习用品。衣服、玩具、学习用品等可以视为固定成本,而孩子数量的增加承担了这一固定成本,从而降低了边际成本。与此同时,第2页共7页因为抚养第一个孩子有了经验,抚养第二个孩子的“技术水平”就会显著提升,从而使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进而降低边际成本。另外,从“刘易斯拐点”理论看,全面放开“二孩”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刘易斯拐点”是由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197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他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这篇论文中,提出了分为劳动力无限供给和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