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系统V1.1一、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概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就是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受过培训的药技人员(也可包括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配置,为临床医疗提供优质服务,是集临床与科研为一体的机构。静脉输注是患者接受治疗的主要手段,输液加药已极为普遍,据报道,这种现象在国外达45%~76%左右,在我国高达80%以上。但这一常规操作在我国还没有规范性管理,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施的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恰好填补国内这一空白。其在合理用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微粒进入输液,减少输液反应,促进临床药学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一般分为住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和门急诊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他们服务的对象不同,在工作流程上有较大区别,住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负责全院长期医嘱及肿瘤化疗药物的配置;门急诊静脉配置中心负责除夜晚及危重患者以外所有患者输液的配制。中心要求严格按GMP建立,由办公室、摆药室、准备室、缓冲室、更衣室、配置室、成品区和药物仓库组成,各区域分别达到10万级、万级、局部百级标准。住院配置中心又分为营养间、抗生素间(包括抗肿瘤药物)两个部分,室内分别设有多个水平层流台(为正压)和多个生物安全柜(为负压)。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后的优越性1、保证输液成品的质量,降低获得性感染:由于加药是在万级环境下,局部百级的洁净层流台上操作,严格按照无菌配置技术配置药物,从而保证药品的无菌性,减少微粒的污染,给患者提供无菌、安全的高品质药品。2、发展临床药学,推广合理用药:药师参与静脉药物配置,要对输液成品质量负责,责任心加强,自然会充分将掌握的药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并能强迫药师更新现有的知识,掌握新技术,同时加强与医生、护士的沟通与联系,更多地掌握临床合理用药的资料,累积经验,推广合理用药;建议药品的合理给药时间、合理的配伍、合理给药顺序等,确保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3、减少用药错误:静脉药物由于配置前药师、配置时护士、配置后药师的多次核对与检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包括错误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溶媒等,减少差错的发生。4、减少药品的浪费和降低医疗成本:药品集中规范管理,防止药品过期失效和流失。集中冲配,通过合理并用,减少药品浪费。同时通过同种药物、同种溶媒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共用注射器、针头等,减少医疗成本,节约资源。5、职业暴露防护:将对正常人体有害的细胞毒性药物、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在相对负压的生物安全柜中配置,大大减少了对加药人员的毒害和对周边环境的污染。6、把护士还给患者:集中配置,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护士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临床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7、减少医疗纠纷:由于质量得到保证,可以减少由于输液反应而引起的医疗甚至法律的纠纷。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系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明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系统”与医院HIS的关系:PIVAS系统相对独立但与HIS完全兼容。PIVAS系统对HIS系统和临床工作无影响;2、因建立PIVAS系统,而带来的临床药局摆药的工作习惯的改变;配置中心的药品由配置中心摆药,而其他药品才由临床药局摆药。要注意两个发药科室同时摆药的情况3、系统运行初期的临床协调:要与临床协调确定输液单批次的信息、确定医嘱下达完毕的时间、确定每个批次送药的时间,尤其要确定不能配置、只排药送药的输液单等。4、退药问题的处理:因为配置中心为集中配置,所以在未配置前都可以进行退药处理。关键在于如何确定需要退药的输液单,要求系统能够按照停止的医嘱,进行自动提取退药数据,进行退药。在特殊情况下,如病人死亡、病人用药后出现过敏或医师根据病人病情发展需要修改医嘱、停止医嘱,临床科应在规定的配药时间前,通知配置中心停配或缓配药品以避免浪费。PIVAs软件系统要支持自动的退药和退病人费用。5、注意经济核算问题:在可以进行静脉配置费用收取的地区,配置费用应该直接收取到静脉配置中心,不应由临床科室代收;这就要求系统能够和HIS系统无缝链接,进行费用自动收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