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永平:幸福.经验.幼儿园课程2016-09-28虞永平[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理事会理事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口号,一方面让很多人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却将成千上万的幼儿卷入了人为的竞争中。这是市场经济社会的竞争意识进人早期教育领域的典型表现。也是成人社会的竞争进入儿童世界的典型表现。今天很多着急的家长已经彻底被竞争观左右了,可是他们没有在高额的付出中得到幸福,他们的孩子更是让竞争剥夺了幸福。今天的幼儿园课程或多或少受到竞争观的影响,有些幼儿园为了生源和经济利益,违背专业良知去迎合家长的竞争心态。放弃了幼儿该学必学的东西,而在幼儿以后将要长期学习的内容上浪费时间。幼儿园课程被“特色化”了,幼儿园课程超载了,幼儿园课程丢弃了本质。知识化、学科化的趋势加剧了,连教师间的竞赛也成了给幼儿上课的竞赛。幼儿园课程演变成成人应该教给幼儿的知识。幼儿的世界是美好的世界,幼儿需要的不是竞争,而是一个能得到积极支持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中必须有优质的、敬业的、不为自己生计担忧的教师,有充裕的活动空间和材料,充满爱的气息。过早把幼儿带入竞争中,幼儿就会失去安全感甚至幸福感,就可能对学习产生厌倦之情,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可能被扭曲,幼儿难以产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竞争力就在于未来一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远离竞争是解放幼儿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认为,幼儿最需要的不是竞争,而是幸福,最应该让幼儿拥有的也是幸福。幸福的幼儿才能成为未来有竞争力的社会成员。幸福不只是高兴,幸福是愉快和充实。所谓充实就是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做具有适度挑战性的、需要思维和情感参与的事。幼儿的幸福就是指在一个充满支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幼儿的需要、兴趣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天性被充分关注,他们的学习特点和规律被充分关注,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能将思考与行动结合起来。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应该沿着让幼儿幸福的思路展开。在幼儿园课程中,要处处充满学习主体的意识,时时体现对学习主体的关怀,事事都为学习主体。幼儿园课程要让幼儿做有意义的事。首先,这意味着幼儿的学习是行动性的,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不是简单的听和看。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幼儿的经验,经验的获得有赖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有赖于幼儿动用多种感官与客观世界及自己的心灵发生相互作用,有赖于幼儿思维的参与。其次,这意味着幼儿园课程要满足幼儿的需要;要使幼儿所做的事能感动幼儿自己,让幼儿投入、专注、流连忘返;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所谓有意义,其核心是要能满足幼儿生命(身体、心灵)成长的需要,有效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当然。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对国家和民族来说也是无穷的财富。经验既可以指幼儿与他人或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可以指幼儿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的感悟、认识、能力和情感等。幼儿园课程不只是强调知识,不只是强调学习结果。不只是强调教师的作用。幼儿园课程强调经验。意味着强调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意味着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作用,意味着强调活动过程。经验是最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的,也是最适合幼儿需要的。所谓设计幼儿园课程就是设计和提供幼儿与客体相互作用的机会。只有关注经验的幼儿园课程,才能真正让幼儿体味幸福。幼儿园课程应该回归经验。之所以说“回归”,是因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过崇尚经验的时代。张雪门和陈鹤琴都特别关注经验。张雪门曾指出:经验不是特殊的东西,经验是和环境相接触而来的。要明白儿童的经验须从儿童的环境估量入手。进幼稚园后。儿童的环境除了家,就是幼稚园。此外还有附近的街上。儿童在这三种环境中,每天从早至晚,凡耳所听,目所见,手所触,鼻所嗅的都是经验。这些经验若分析起来,不外乎社会和自然。他认为给幼稚园儿童组织课程。当设法引起他们的动作,使他们和环境事物相接触,也使环境中的事物都经过他们的感官。他还认为,直接经验的获得,既不是由于言语,也不是由于书本,而是由于行为,行为是整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