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高文化探微制作人曹桂生2020/09/121、了解登高文化的内涵;2、学习杜甫诗作的风格;3、品读《登高》;4、学做登高诗。教学目标了解登高文化1、登高的由来2、登高诗作知多少3、登高诗作的特点4、登高诗的分类1、登高之由来登高就是登临高处,主要指登山、登楼、登台、登塔等。登高本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推其源,一是来自古代宗教祭祀活动,也就是“望祭山川”,另一是“重九登高”的节日习俗,所以重阳节也叫“登高节”。登高在历代诗人的笔下却是一个不老的话题。2、登高诗作知多少•《诗经》、《楚辞》•汉代登高诗基本上是沿袭了诗骚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登高宴饮,文学创作的自觉意识增强了,吟诗作文成为一种时尚,登高诗亦开始兴起,涌现了一些优秀登高诗。如曹操的《观沧海》,谢灵运的《登池上楼》,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初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盛唐中唐时期,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崔颢的《黄鹤楼》是两首登高揽胜的千古名作。其时杜甫《登高》、《登岳阳楼》可谓古代登高诗的压卷之作。•元明清也有不少精彩的登高诗。3、登高诗作的特点登高诗不是简单的登高写景、吟咏唱和,往往托物言志、观物反思,借助大自然和自身的物我关系对社会和人生作广泛而深沉思考的,其主旋律主要表现家国之恨、身世之痛、沧桑之感。a.表达思念之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登高诗作的分类较多:b、感怀伤时,表达个人的身世之悲。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c.发思古之幽情,感怀于时事。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d.抒怀励志,鼓舞人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则抒写了实现理想、坚持真理的一种信念、决心和对重重障碍的蔑视。杜甫也曾经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表达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曹操的《观沧海》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李白在《登太白峰》中这样写道:“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这表达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e.追求自由个性,展现美好情怀。白居易《杭州春望》:“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菱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整首诗洋溢着作者抑止不住的赞美之情。f.歌颂美好风物,赞美大好山河我给诗人建档案姓名时间昵称别号评价作品内容风格其诗抨击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反映人民的悲惨遭遇,内容十分丰富,是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沉郁顿挫”1400多首诗歌,“三吏”“三别”《登高》等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少陵野老杜工部子美(712—770)大唐帝国杜甫意思是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出自唐·杜甫《进雕赋表》。成语解释郁:低沉郁积。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我们一起品登高1、《登高》背景解读《登高》一诗是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所作。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割据,社会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全诗通过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古体诗与近体诗字数不同句数不同格律不同用韵不同律诗特点八句四联押韵对仗•渚•落木•繁霜鬓•潦倒•万里•百年•独•苦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