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如何帮助新生提高物理思维砺儒中学何俊男摘要: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高中物理的知识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不具有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看高中物理课本如看“天书”。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物理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是知识,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概念和规律,在物理教学中,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思维、培养、提高。正文一、提高知识储存量知识是基础,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建立在基本知识上的。基本知识储备量不足,要解决物理问题就无从谈起。在教学中发现那些说物理学习一点都不懂的学生大都是属于知识储存量不足引起的。物理基本知识应该包括物理学本身的学科知识和以生活经验为主的社会知识,学科知识包括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定理、定律、物理公式的正确书写等,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这些基本的学科知识都记不住,更多的学生是在临考前才拼命的去死记这些公式和定理定律,势必造成解题时由于知识储备不足而导致的解题困难和时间浪费。所以要在开始的时候妥善过渡,降低台阶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二、提高结合数学方法运算的能力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一特点普通班的学生更为突出。所以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知识(如反三角的表示、倍角公式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三、打破学生初中旧学识及日常生活伪认识学生通过十几年的成长与生活,接触、感受到许多物理学的现象,特别是力学现象。而在初中阶段,所研究的力学现象,如杠杆原理、浮力问题等,与他们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而高中所涉及的物理感受更本质、更抽象一些,并且许多时候其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如在力的分解中,他们认为拉电灯的绳与电线的拉力大小与绳或电线的长度有关,难于理解成角度的二力合成;在直线运动中,匀速的根深蒂固,难以接受变速运动所带来的变化;他们认为平抛物体的飞行时间,随平抛的初速度的增大而增大。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力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学生这些想当然的错误,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与澄清,会影响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