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网络知识竞赛(100题)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目的,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C)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A.人民财产B.国家财产C.人民生命和财产D.公共财产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三个转变”包括: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A)。A.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B.从减轻灾害风险向减少灾害损失转变C.从减轻财产损失向减少人员伤亡转变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和新方法,集中体现了以(B)为中心的发展思想。A.经济增长B.人民C.社会和谐4.21世纪以来,在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C)。A.气象灾害B.地质灾害C.地震灾害D.洪涝灾害5.以下哪一种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C)A.旱灾B.洪灾C.地震D.环境污染6.汶川地震属于(B)地震。A.火山B.构造C.陷落D.诱发7.世界上90%以上的天然地震属于(B)地震。A.陷落B.构造C.火山D.水库8.以下关于地震预警的说法,(B)是正确的。A.地震预警就是地震预报B.利用了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C.可以不用担心地震的发生D.利用了横波比纵波快的原理9.地震震级的大小,是根据(C)确定的。A.人的感觉B.造成的伤亡人数C.仪器测定结果D.房屋的破坏程度10.世界上大多数地震都是(A),我国绝大多数地震也为此类地震。A.浅源地震B.中源地震C.深源地震11.在我国,全国范围内的地震长期和中期预报意见由(B)发布。A.中国地震局B.国务院C.省级政府D.省地震局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预报的地震基本参数十分准确,可以相信B.听某大专家说今晚有地震,可以相信C.预报的地震基本参数十分准确,一定是地震谣言D据地震局内部专家说明天有大地震,可以相信13.下列关于地震预警说法正确的是(A)。A.地震预警是在某地发生强烈地震时,向该地震可能影响到的地区发出警报B.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前向社会公众发出的地震警报C.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一回事儿D.地震预警由计算机根据专家意见向社会推送14.下列哪项可以判定为地震传言?(D)A.地震三要素十分“精确”的地震预测意见,如传闻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B.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专家预报的及跨国地震预报C.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预言“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传言D.以上都是15.当你听说某日某时某分,某地将发生几点几级大地震,你应该(C)。A.尽快告诉亲戚B.立即组织家人到开阔地,同时做好地震应急物资的准备C.判断为谣言,不信不传,必要时向地震部门报告或询问D.在网上发布信息,广而告之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A.只要掌握了防震减灾知识,有没有地震应急预案都可以B.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掌握应急避险技能,做到有备无患C.经常关注和传播网上的地震预报消息D.任何地震预报公告都不要相信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7级地震少,3级地震多B.7级地震和3级地震的数目一样多C.7级地震多,3级地震少18.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规定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A)发布。A.中国地震局B.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D.地震科技工作者19.我国对地震预报实行(A)。A.统一发布制度B.分级管理制度C.限制发布制度20.听到即将发生地震的传闻后,应当(C)。A.相信并做好相应准备B.迅速转告家人和朋友C.从权威部门了解情况D.从微博微信核实情况21.地震观测无法为(C)提供服务。A.大震速报和快速响应提供实时观测数据和依据B.实现动态监测震情,为地震预测提供基本信息C.直接判断房屋倒塌情况D.监测地下核试验、矿山坍塌等22.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D)。A.不停地呼救B.不顾一切的行动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途径23.《地震监测管理条例》中规定:(A)都有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的义务。A.任何单位和个人B.企业和事业单位C.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24.地震造成的火灾、水灾等灾害,称为(B)。A.原生灾害B.次生灾害C.衍生灾害25.由地震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社会动乱、人的心理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