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能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读题。2、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3、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二、诵读,明诗意。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3、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4、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三、精读,悟诗情。1.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2.汇报交流:(1)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劳。(2)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3.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4.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5.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6.再次,感情朗读。7.尝试背诵。四、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古诗。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④让全班学生闭眼想象全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7)体会诗的感情。①同学们感觉全诗写出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②作者写赏花,写得花儿艳丽,景致明快,可见其心情怎样?字里行间,看出杜甫对美好春天和江畔美景是一种什么态度?③引导学生带着赞美、喜爱的感情,吟诵全诗。三、学习本课第二首诗《书湖阴先生壁》1以学生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汇报,引入课文的教学。①学生汇报有关王安石的生平资料,大致了解王安石生平。②解题: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小学生比较熟悉的有诗《元日》《泊船瓜洲》等。《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③教师板书课题《书湖阴先生壁》,学生齐读课题,注意读出“书……壁”这种句式。2自读这首诗,借助注释自己理解大意,提出疑难问题。教师相机解惑。质疑预设: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花木成畦:花木一畦一畦,整齐美观。一水护田: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两山排闼送青来:排,推的意思;闼,指门。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把绿色送进庭院。3引导学生说这首诗的大意。这首诗前两行写庭院景色,以静态描写方式,赞扬庭院环境清洁幽雅;后两行采用拟人手法,进行动态描写,把庭院内部与外部美景联系起来,静动互补。全诗把这座乡间小院的美景和主人的高雅品格展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