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苏联的崛起列宁逝世列宁逝世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政治经济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1.理想与成就2.斯大林模式1.理想与成就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年)只用了4年零3个月便提前完成。到1932年,苏联已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70%,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933~1937年,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产量比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苏联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二五”计划也以4年零3个月提前完成。项目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总产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电力15107432煤664343钢555433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所占地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1937年的13.7%。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苏联共生产了四万辆。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PPSH(波波沙)-41冲锋枪,共产六百万枝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后,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二五”计划提早完成,苏联的工业总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拖拉机生产线农业集体化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其农业在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上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加大。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小品1:斯达汉诺夫以冲天的热情工作6小时,采煤102吨,超过定额13倍。小品2:甜菜种植员玛丽以每英亩21吨的产量创出了新的记录。小品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说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说:‘我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2.斯大林模式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突出特点:高度集中11对比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对比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1929-19331929-1933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22一五计划比较:中国:一五计划比较:中国:1953-19571953-1957,优先,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发展重工业。苏联:1928-19321928-1932,优先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33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比较:苏联:时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比较:苏联:时间:19193636年,标志:新宪法的颁布。中国:时间:年,标志:新宪法的颁布。中国:时间:19561956年,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年,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44斯大林模式的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斯大林模式的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体制。斯大林模式项目斯大林模式政治方面的特点经济方面的特点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党政不分,党领导甚至包办了一切,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对上级负责,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于个人手里,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的体制和制度。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