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的突破策略朱新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一团中学,新疆,伊犁835216)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已设定的问题去解读课文获取知识,既缩小了阅读文本的内涵空间,又抑制了学生设疑提问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解读能力的发展。改变这种教学状况,首先要认识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的教育意义,再是研究分析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的解决途径,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自主提问;教育意义;现实问题;解决途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目标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明确指出学生要学会提问质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结合文本,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针对疑难自觉主动地组句发问突破未知,达到理解文本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教师应当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设计问题主宰教学活动的不良局面,把针对阅读文本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调动学生运用已经储备的语文知识和阅读能力去有效的阅读文本,培育学生阅读文本调动思维大胆提问的精神和勇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班里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相互提问,相互讨论,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条件;语文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语文课程读本。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针对阅读文本提问、辩疑、解难尤为重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那就应该从培养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提问题的能力开始。一、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的教育意义(一)发挥主体作用,培育自学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大胆主动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参与进来,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占有更大的份额,自主学习的机会多了,教师的“影子”变小,学生的心里空间变大,课堂中的问题又是学生自读文本生成的,解决问题的“坡度”变缓,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大,学生学习兴趣自然浓厚,思维也会活跃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会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二)有助共同提高,促进个性发展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不同,会导致他们阅读文本时生成的问题呈现多样化。教师只要能够正确认识,恰当点拨导引,学生就会处在一个情绪高扬的激发点上,他们会争相说出自己阅读文本时产生的疑惑,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学生个人在思维、表达、情趣、意志等方面的不同都会在他们提问答疑的叙述表达中表现出来,教师抓住这些不同,因人而宜,有针对地结合文本进行教学,既能提高全班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三)形成民主氛围,利于教学相长课堂里,学生针对阅读文本大胆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并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敢于和教师对话,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学生提问的自觉性积极性越高,课堂的民主氛围也就越浓厚,反之亦然,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学生的提问答疑中,不乏价值不匪的质疑和见地深刻的认识,不仅其他学生没有发现没有思考,很有可能连教师在备课时都没有发现没有理解。这些会让其他学生往纵深方向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也会让教师拓宽语文阅读教学思路,提高语文教学能力,师生共同获益。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的现实问题(一)固化教学方法,师提问生答题通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是我们惯用的教学形式。这样围绕教学目标重难点展开,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师设定的教学任务,看似有很强的方向性和时效性,但是课堂阅读往往被僵化为一种格式,学生只能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下思考衍生几个“子问题”和“子子问题”,再一步一步回头向着教师提问的指向迈进,直到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任务。(二)湮没主体意识,失去主导作用师疑生答,长此以往,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固态的藩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和活力,教师课堂形式设计一层不变,沒有新意;学生索然无味,失去兴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