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测试1.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都没有改变其生产关系的本质。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没有改变剥削的实质B.没有改变社会的主要矛盾C.没有改变社会的基本矛盾D.没有改变生存资料私人占有制2.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积极影响有()①五四运动的爆发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③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是()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4.《复兴之路》解说词中说:“18世纪后期……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②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百余年复兴的序幕③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碰撞④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根本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A.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B.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C.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夺取全国胜利D.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消灭资产阶级、贏得民族独立6.近代中国选择复兴之路,在当时世界发展的大格局下,不能模仿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事实证明,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其决定因素是()A.当时的国际环境B.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C.民众的思想觉悟D.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7.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其中先后经历的阶段,表述和排序均正确的是()A.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B.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C.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D.北伐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8.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意义有()①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②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③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当时人们对它有个形象的比喻,称它“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里提到的“一个主体”“一双翅膀”分别指()A.总路线、总任务B.轻工业、重工业C.“一化三改”D.巩固政权、恢复经济10.中共中央在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既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①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②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国家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观点没有看到()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经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偶然性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12.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