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工商行政管理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既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是推进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既责无旁贷,又大有可为。因此,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在履行工商职责时,必须把是否促进社会和谐作为谋划工作思路的主要依据和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效能,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营造和谐的法制环境稳定规范的法制环境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推行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始终保持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有序,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努力的方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1、提高执法为民意识。每一个工商干部都是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特别是基层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工作中责任重大,只有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增强“亲民、为民、爱民”意识,把“服务型工商”落到实处,在执法中体现人文关怀,认真执行各项优惠政策,实行“一站式”、“无障碍”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实行“阳光政务”,树立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公开公正的执法形象。2、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过多年的运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存在许多制度运用不好、执行不严、落实不力等问题,致使一些工作“浮在表面”,流于形式,一些不服从管理,破坏工作纪律,耍特权、损形象的行为还没有彻底解决。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很多规章制度被当成了摆设,挂在了墙上,写在了纸上,而没有切实落实在干部职工的具体行动上。这就要求工第1页共5页商机关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的同时,狠抓学习教育制度、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市场监管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的落实,真正建立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用完善的机制来约束人、带动人,让想干事的人有平台,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能上台,切实达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目的。3、严格规范执法。面对群众集中反映行政执法部门存在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行政不作为行为的问题,各级工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把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看作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生命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随意执法、野蛮执法的错误行为,并切实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促进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规范执法主体,实现执法主体合法化。即每一位工商执法人员都必须具备执法资格,并在市场执法时出示执法资格证;二是规范案件查处工作,实现行政执法程序化,避免办案重实体、轻程序、办人情案等不良现象的产生;三是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实现行政许可规范化。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明确行政许可的范围。受理时,全面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的登记发照工作;办案时,注意程序合法、文书规范、期限严格、过程透明、处罚得当;四是规范执收执罚行为,实现执收执罚制度化。坚决制止和纠正违规收费、随意罚款、搭车收费、代收代扣等行为。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全部进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五是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做到尽职尽责加强监管。同时,注意加强法制宣传和学习培训,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执法职权;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将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中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进一步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不断提高执法的准确度;认真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执法目标,落实行政执法责任,把严格执法、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以法制手段促进社会和谐。二、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执法效能,营造和谐的市场环境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是和谐社会社会基本要素。营造公平第2页共5页公正、规范有序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