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形色协奏曲(第1课时)总课时第1课时年月日课题第1课形色协奏曲共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抽象画,品味形式美、意象美、抽象美、使学生理解尝试抽象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关注抽象艺术。实践抽象画创作过程,使学生获得对形式元素和原理的进一步认识与运用,发展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探索艺术领域的新天地,使学生增进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感受与发现中体验美术带来的愉悦。教学重难点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教法学法引入、讲解、示范等;欣赏、分析、讨论、实践等。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情境导入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二、形式初探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三、提炼元素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2、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3、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四、形式探讨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五、自主表现学生欣赏、领会。学生欣赏:太行印象、向阳花开、双燕图(中国画)分析、归纳总结。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教学反思第1课形色协奏曲(第2课时)总课时第2课时年月日课题第1课形色协奏曲共3课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抽象画,品味形式美、意象美、抽象美、使学生理解尝试抽象的表现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关注抽象艺术。实践抽象画创作过程,使学生获得对形式元素和原理的进一步认识与运用,发展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探索艺术领域的新天地,使学生增进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感受与发现中体验美术带来的愉悦。教学重难点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教法学法引入、讲解、示范等;欣赏、分析、讨论、实践等。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一、导入:根据上节课同学们提炼出的造型元素,同学们知道了实景与画的相似之处,这节课我们进行创作。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二、欣赏提升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三、创作表现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2、教师巡行指导。四、展示评价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1、学生欣赏、体会。2、欣赏作品的特点。1、学生自作回答。2、分小组讨论。各组归纳汇报结果。学生按照作业要求创作。说自己作业的特点。相互评价。五、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