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题(总分100分)NO.56备课日期:1月16日主备人:贺胜明审核人:罗方亮姓名:班组学习日期月日一、选择题(3′×12=36′)1.伏口中学盛夏早上八、九点钟的气温最接近()A.10℃B.37℃C.45℃D.60℃2.对冰水混合物加热,并不断搅拌,则()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将不断升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D.冰熔化,冰、水温度都不变3.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会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通过小镜子的反射来看清楚牙齿的内侧。医生把镜子烤一烤的目的是()。A.消毒,防止病菌带入口中B.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C.避免不小心冰了病人的嘴D.使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4.在A、B、C、D四幅图中,描述海波的熔化图象应为()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C.冰的温度达到0°C一定熔化D.冰的温度比水的低,放入水中不一定熔化6.在有空调的车内玻璃上常有一层小水滴,在冬季和夏季小水滴分别附着在玻璃窗的()A.内表面、外表面B.内表面、内表面C.外表面、外表面D.外表面、内表面7.将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炸就会变黄、变焦,这是因为()A.油放出的热量比水的多B.油的颜色黄C.油的沸点比水的高D.油的导热性比水的好8.室内温度为20°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9.如图1所示,烧开水时壶口要冒出“白气”,“白气”的构成是:()A.水蒸气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C.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D.小水珠和小冰晶的混合体10.夏日里睡觉时人们要将四肢展开,而冬天睡觉常缩成一团,这主要是因为()A.通过改变汗液的表面积来改变蒸发的速度,调节体温B.是人们的习惯问题C.在夏天需要向外散热,冬天从外界吸收更多的热D.以上说法都不对1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桌上的菜肴日益丰富,吃饭时发现多油的菜汤与少油的菜汤相比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A.油层阻碍了热的辐射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的差D.油层覆盖在汤的表面,阻碍了水的蒸发1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④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二、填空题(2′×15=30′)13.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水的沸点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14.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___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现象。15、铁块变成铁水是现象;冬季,池塘水面结冰是现象;涂在皮肤上的水不见了是现象;夏秋季节,草地上的露珠的形成是现象;秋冬季节,草地上霜的形成是现象;北方冬季,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现象。16.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性质制成的,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三、实验题得分:ABCD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题(总分100分)NO.56备课日期:1月16日主备人:贺胜明审核人:罗方亮姓名:班组学习日期月日(2′×12=34′)17.如图是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冰从﹣20℃升温到0℃用了________分钟;从0℃冰变成0℃水用了________分钟;从0℃的冰变成100℃的水用了________分钟.18.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3)这种物质固态时是什么名称?___________(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19.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填“A”或“B”)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20.下表为小英同学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2)该物质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