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儿童时代天真烂漫的生活场景;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鲁迅先生爱恨交加的整个社会人生。有人说,这本书里既有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先生,也有一个柔情而感性的鲁迅先生。朝花夕拾鲁迅学习目标一、了解整本书的大概内容,熟悉精彩片段。二、对书中人物进行简单分析,画出人物关系的思维导图。三、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学习目标本书原名《旧事重提》,“朝花”比喻“旧事”,“夕拾”比喻晚年提笔重提这些往事。从书名的含义可以知道这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回忆性散文集”的特点:回忆性——双重视角(小鲁迅的心情和大鲁迅的思考)文学常识我知道《朝花夕拾》全书共()篇文章,外加一篇《》,一篇《》。是鲁迅唯一一本()集;是鲁迅回忆()、()和()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朝花夕拾》里面的代表人物,如()()()10小引后记回忆性散文集童年少年青年寿镜吾先生阿长藤野先生作者介绍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创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创作背景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不一样的鲁迅童趣书中的童趣好像一只肥胖的黄蜂,伏在先生的记忆深处。童趣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每个长大的成人都会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出发对童心的追怀。在刀光剑影的战斗生活中,鲁迅先生把散落在记忆中的童年趣事一朵朵翻晒出来,恰似一束带露的朝花,更像百草园里那只肥胖的黄蜂,让先生在“纷扰中寻出一丝闲静来。《狗·猫·鼠》那只从蛇口里救下的小隐鼠,时时缘腿而上,爬到脚踝。放到饭桌上,能捡饭渣吃;放到书桌上,能添墨汁吃。失掉它,就好像失掉了一个最好的伙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个记忆中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的百草园单是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就足以让人一生挂怀。听油蛉唱歌和蟋蟀弹琴不算什么,断砖里的动物世界才让人惊喜连连。牵连不断地拔何首乌的根,因为吃了可以成仙,不怕刺就能摘到又酸又甜的覆盆子。甚至,在最寂寞的冬天还可以塑雪罗汉、捕鸟。有了它,生命里就有了一篇最美的童话。理趣书中的理趣宛如一只轻捷的叫天子,时时响在众多读者的耳畔。这本书在展现一个孩子丰富真实的童年生活时,也时常加入一些作者对就得礼教、习俗、道德、教育观念的批判。鲁迅先生在多篇文章中提到的长妈妈,初一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要吃福橘、说“阿妈,恭喜”,写出了长妈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于旧习俗的无奈以及不满。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用“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腐朽故事表达对封建孝道的批判,他用儿童的口吻说,“祖母老了,倘使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吗?”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父亲在他欢天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