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谈谈历史教学与语文的互补VIP免费

谈谈历史教学与语文的互补_第1页
1/2
谈谈历史教学与语文的互补_第2页
2/2
浅谈历史教学中与语文教学的互补在新课程改革后,历史教学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前所未有的变化,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讲,需要一个探索实践的过程。教育观念决定教育行为,不少教师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以整合的思想对自身学科进行重组加工,并寻求与相关学科进行更多的合作。在学科知识互补中,文史之间的互补性尤为突出。一、教法的互补在应试教学中,理科可以不看书,一张张讲义做下去,考分总是看得见的,以此来应付文科学习就感到茫茫然了,这样就直接影响到学习兴趣。同时,有的学生对文科学习不感兴趣,并不是不喜欢,而是方法的无助,没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要指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把握具有语文特色的基本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历史学科涉及古今中外,内容庞杂,知识面繁琐,是学生最感头疼的。因此把相对分散的历史知识,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联系浓缩成一个系统,也就是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可增强学习的效果。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通读课文,然后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每一层次的主题思想,最后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等。我们也可以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科书的章、节、节下面的标题进行归纳,拟出知识提纲和要点,得出阶段特征,形成知识体系。同样语文学科为主所学的语言表述,运用在历史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有少量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简洁、生动,而这一要求在不同的学科中有不同的要求,历史学科中,语言要符合历史学科“言之有史,言之有据”的特点,做到史论结合,观点鲜明,减少不必要的修饰语,更不要用发挥式的描写和漫无边际式的议论。如语文注重阅读,有泛读、精读、速读、选读等学习方法,现行历史教材以事为纲的编写体例,不可能将国别史专门设立一个章节或专题。往往因“事”而散见于不同章节之中。对于解答综合题就要学会从教材的不同地方提取相关的有效信息。现行中学各科“新课标”要求学科知识应该整合,要求老师“综合型”,课堂“综合性”,文史更不例外。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语文教学也不可能和“历史”分开。这些我在开始的材料中已经引用到了。虽然说历史和语文不可能整合成一个学科,那我们也要意识到,当前的“新课标”要求“大语文”,就是要求语文与其他文科的学科结合,与生活中的“语文”结合,甚至要和理科的一些相关的知识结合。二、知识的互补在历史教学中,加强文史知识间的互补,使材料来源更加广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丰富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感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是很有用的。利用语文知识授课,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许多历史问题和事件在语文课文中都有所反映,而同样的事件,历史教材中的描写往往远不及语文课本上的生动。我们在讲课时,运用相关的语文课文知识,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例如在进行古代史教学时,讲到《秦朝灭亡的原因》时,我们可以引用贾谊的《过秦论》,加深对秦暴政而亡的体会;讲《安史之乱》时,引用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历史课堂中教师语言要求“准、精”,然而这并不是说历史课堂语言不需要文采,相反,准确而生动的语言使人产生美感,它是点燃学主学习兴趣的火种。所以,用富于文学感染力的语言来讲课,根据内容的不同而随时调节,不断变化,如当我们讲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革命斗争,不妨激昂慷慨,铿锵有力;讲奸佞当道、百姓受苦,不妨低沉凝重。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诗歌,在讲课中经常给学生吟诵几句,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抑扬顿挫、满怀深情的吟诵,使这些诗歌如缕缕轻风,吹进学生的心扉,潜移默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谈谈历史教学与语文的互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