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改变生态瓶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翁钊晔【教材简析】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七课时,既是前一课时《做一个生态瓶》的延续,又是下一课时《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节课学生已经制作了生态瓶,但由于种种原因,生态瓶中生物的生存状况不尽相同,此时提出如何改变生态瓶的条件使生物生存得更好显得恰到好处。第一部分: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将选用两个相同的生态瓶,一个生态瓶的水倒掉部分,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相同。通过记录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来研究改变水量(非生物因素)对生态瓶中小鱼生活状况的影响。第二部分: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在这部分内容中,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来探究生态瓶中小鱼、水草数量(生物因素)的改变对瓶中小鱼生活状况的影响。活动的最后,教材中的一个提问:生态瓶中的植物是不是越多越好?引发学生思考动植物数量的相对平衡问题。本节课通过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增加生态瓶里的小鱼、水草这三个条件设计对比实验来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终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到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初次研究生态平衡,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缺乏实际的感触。需要设计对比实验来观察研究,在前面几节课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对比实验的设计,他们对实验要控制的条件、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都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加强训练。在这节课中,对比实验的设计依然是重点,设计、操作不严谨将会影响正确数据的获取,所以需要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严谨规范地设计实验,这也是得出正确结论的重要前提。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对研究生态瓶的兴趣会很浓,这有助于他们在本节课中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分析和研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瓶中动物生存状况的变化。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计对比实验来探究生态瓶中环境的改变对动物生活状况的影响。五上《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设计计2.能严格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在实验中能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数据。科学态度目标在对比实验中,能保持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初步意识到生物的生存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教学重难点】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重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生态瓶两个、小金鱼12条、水草10株、漏网一个、记录单一份、计时器一个;【教学过程】一、交流讨论,引出问题(预设7分钟)1.问题:现在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为什么大家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状况会不同?(预设:里面水不一样、动物、植物数量不同……)2.小结:水量、生物数量、空间的大小是否会影响生物生存的状况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通过改变生态瓶去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4.出示生态瓶,提问:你打算怎么改变?预测改变后生态瓶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二、探讨实验方案,实验验证(预设28分钟)1.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根据下面的提示设计实验方案。①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改变?②在这个实验中不变的条件是?③如何判断改变这个条件对小鱼的生活状况产生了影响?2.分组交流(1)交流增加水量实验方案问题:你是如何保持条件不变,如何改变条件问题:如何观察判断小鱼生活状况的改变问题:观察时间、如何记录(2)交流增加鱼量实验方案(3)交流改变植物实验方案3.出示ppt温馨提示,学生明确任务。三、分组实验1.学生领取材料进行分组实验(研究减少水量、增加小鱼)2.师巡视指导。3.数据汇总,各小组将各自获取的数据汇总在讲台ppt的表格中。4.分析讨论,通过分析全班的实验数据,说说你们的发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5.小结:水减少后,动物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减少,小鱼浮出水面次数增多;水草增加,水中氧气含量增加,小鱼浮出水面次数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加,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