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课的厚度——参与“2014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培训活动”思考(一)10月13日——17日,我们贺兰3位老师有幸在沈阳参与了“2014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培训活动”。可以说,这是我从教17年来,第一次现场观摩全国级别的课,所以,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感受到了不同省份美术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短短40分钟,围绕一两页单薄的教材,课堂上要讲要做要评,我们的美术课,它到底能容纳多少内容?这个问题我思考过很多次,尤其是前期参与编写人教版《美术教师用书》的时候,曾为了搜集一节课的相关素材,多次请教名师、图书馆以及网络,就怕自己的知识欠缺而不能深层挖掘教材。可是这些材料,又能督促多少老师课前的思考呢?翻看我们的听课记录会发现,有些课,我们记2页都不够,还有些课,1页都记不满!或许,你也觉得,欣赏评述领域的内容是需要广泛搜集材料,拓宽学生思路。所以,老师讲得多,我们也记得多!可是,再仔细翻看我们的听课记录,你又会发现,这一切和课题内容并没有多大关系!而一节有厚度的课,会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记录下点滴,甚至生怕落下执教老师的一句话、学生的一次活动、课件中的一个画面。所以我说,如果这节课吸引我,那一定是一节有厚度、值得反复揣摩的课!为什么我想到了“厚度”这个词?因为我觉得一节好的美术课不只是内容的丰富,还有教师一言一行中流露出的专业底蕴,才会使得这节课有听头儿!如果一节课仅来自于一个团队的打磨,而教师本人知识积淀过少,那应该算是一节好课,而谈不上“厚度”!今天,再翻看上周的听课记录,补充点评的时候再次发现,有些课,老师上得很顺利、学生作业很出色,似乎哪里都没有问题,可对于听者而言,我却没有太多话想表达!还有些课,各个环节我们似乎都可以提出异议,甚至我们在会场听课时就忍不住轻声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现在仍然觉得这课带给我们太多可思考的点!就像这节——《我们即将毕业——看画展》。这一课时选择了“布置美术作品展”这一活动内容,采用了情景式的教学方法,不但让学生真切体验了“看画展”的过程,还引导学生认识了色彩、造型、构图与绘画作品主题的关系,能从这几个角度赏析作品。教学过程中处处透露着一种师生平等的轻松氛围,又在这轻松氛围下渗透了层次清晰的美术专业欣赏知识。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听课,会觉得“这老师知道得真多!虽然内容多且专业!但我可以听得懂,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真正走进美术馆去看作品了!”对于学生而言,这40分钟,值得听!我们想想,这一节课的厚度从何而来?在丰厚一节课内容的同时丰厚自己!只有这样,这课才有了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