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性质及反应规律的研究1.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B.装置②用于吸收氨气,能够防止倒吸C.以NH4Cl为原料,装置③可制备少量NH3D.装置④从a口进气可收集Cl2、NO等气体2.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到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考察每一个操作时,假设其它操作均正确)()冷凝水A.将海带灼烧成灰B.过滤得合I—溶液C.放出碘的苯溶液D.分离碘并回收苯3.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A.用25mL量筒量取18.63mL盐酸B.用托盘天平称取12.15克食盐C.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去NaOH溶液32.30mLD.用广泛pH试纸(1~14)测得某溶液pH为5.54.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或符合实际的是()5.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蛋白质均发生变性B将一定量的NaNO3和KCl混合液加热浓缩至有固体析出,过滤得到白色晶体白色晶体为KNO3C向某FeCl2溶液中,加入Na2O2粉末得红褐色沉淀原FeCl2已氧化变质D向浓度均为0.1mol/L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Ksp(AgI)6.采用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甲乙丙丁A.甲装置:加热浓硫酸和乙醇(其体积为比3∶1)混合液,制取乙烯B.乙装置:比较醋酸、碳酸、苯酚三者的酸性强弱C.丙装置:向混有苯酚的苯中加入NaOH溶液,除去其中的苯酚D.丁装置:A中为乙醇、醋酸,B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制取乙酸乙酯7.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A.用甲图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D.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与对应解释或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发生的现象解释或结论A.将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不能说明有乙烯产生B.将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充分反应后,有金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合物加入由稀H2SO4和稀HNO3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属粉末剩余足量的稀H2SO4,则金属粉末的质量一定不会减少C.将一段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放入盛有热水的试管中镁条表面立即有大量气泡和白色沉淀生成镁和水反应生成了H2和Mg(OH)2D.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滴加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含有9.用下图装置制取、收集纯净气体的是()气体abcANO稀硝酸铜片浓硫酸BO2H2O2MnO2浓硫酸CNH3浓氨水生石灰碱石灰DCl2浓盐酸MnO2浓硫酸1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1.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图1图2图3图4A.图1所示装置用于Cu和浓H2SO4反应制取少量的SO2气体B.图2所示装置用于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C.图3所示装置用于制备并收集NO气体D.图4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12.现有如下甲、乙、丙、丁四种化学实验仪器或装置。下列操作中,符合实验要求的是()A.用装置甲收集,采取b端进气a端出气的方式B.用装置乙收集NO2气体C.用装置丙吸收NH3D.用仪器丁准确量取25.00mL酸性KMnO4溶液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14.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测定值偏小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D.测定中和反应反的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15.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A.用25mL量筒量取12.36mL盐酸B.用托盘天平称量8.75g食盐C.用500mL的容量瓶配制450mL溶液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51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A.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容量瓶事先用蒸馏水洗涤过B.称量时NaOH已潮解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标线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