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时间(年)192119231925粮食产量(亿普特)23.1334.5544.24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C.斯大林模式的推动D.农业集体化的成果2.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重点发展重工业3.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日记体现了蒋介石访苏时,苏俄实施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4..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立“苏联”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5.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纠正这个错误,他采取的措施是A.新经济政策B.农业集体化C.战士共产主义政策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6.苏联所实行的这一路线的市场关系能“发展为社会主义”。因为它几乎不需要强制,而且注重这样的原则:“我们的经济是为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经济存在。”这一路线是指()A.新经济政策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五年计划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下列选项中,与张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看右图)相符的是()A.赫鲁晓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B.戈尔巴乔夫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C.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D.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8.下图为苏俄(苏联)1913—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实行了()1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9.列宁认为,既然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基于这一认识,苏俄开始实行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五年计划D.农业集体化10.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不包括()A.俄罗斯联邦B.外高加索联邦C.爱沙尼亚D.乌克兰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见表1表1: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项目年份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注:普特=16.8千克——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材料二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国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空想家的梦想,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21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2)概括1921-1925年俄国(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的原因。(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理解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什么?(4)概括材料三作者对苏联实施“五年计划”的看法?参考答案:1.A2.B3.B4.D5.A6.A7.D8.B9.B10.C11.(1)原因:战争的影响;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变化趋势:逐步增加(上升)。主要原因:社会相对安定;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3)“新的经济体制”指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4)作者的看法:赞赏(或肯定)苏联实施“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