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地理总复习1-3-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时作业中图版一、选择题1.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植被和土壤组成B.岩石圈与大气圈之间没有任何关系,都是独立存在的C.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各要素之间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纽带D.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不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解析: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答案:C一些成语也揭示了地理原理或规律,如“山清水秀”。据此回答2~3题。2.该成语说明植被具有的环境功能是()A.净化空气B.调节气候C.保持水土D.美化环境解析:该成语揭示了植被覆盖率高,河流的含沙量小,说明了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环境功能。答案:C3.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发挥该环境功能的条件是()A.地表坡度大,降水强度大B.地表坡度小,降水强度大C.地表坡度小,降水强度小D.地表坡度大,降水强度小解析:地表坡度小,降水强度小,有利于水土保持。答案:C4.近年来,我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逐年增多,其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造成的()A.土壤B.植被C.地貌D.水文解析: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严重的沙尘暴天气,主要是由于地面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沙地裸露造成的。这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B5.读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1B.水土流失的结果是河床淤积,耕地面积增加C.为防止水土流失,图中采取了陡坡开荒、植树造林的措施D.图中事实说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解析:本题通过黄土高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引发的危害,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原则。由图可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的,所以其治理措施也以改善人类活动为主,其中①为修建梯田,②为植树造林。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答案:D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6.A地区一年中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解析:A地区地处低纬度大陆西岸地区,受沿岸寒流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沿岸低层大气受沿岸寒流影响,易冷却凝固,出现大雾天气。答案:C7.下面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带类型不同,甲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乙地为热带雨林带B.自然带类型相同,都为热带雨林带C.从甲自然带到乙自然带反映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D.从甲自然带到乙自然带反映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解析:甲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大陆东岸地区,此地受地形、洋流和东南信风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而乙地区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也为热带雨林带。甲自然带反映地带性分异规律,而乙自然带反映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B读六种植被类型图,回答8~9题。28.A、B、C、D分别是()A.热带雨林、落叶林、针叶林、苔原B.热带雨林、针叶林、落叶林、苔原C.热带雨林、落叶林、针叶林、硬叶林D.热带雨林、落叶林、硬叶林、苔原9.下列自然带和对应气候类型连线错误的是()A.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B.针叶林带——温带大陆性气候C.常绿硬叶林带——热带沙漠气候D.落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解析:读图可知,A表示在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热带雨林;B的水热条件明显不如A,发育的是落叶林;C的温度条件更差,只能生长针叶林;而D的温度条件已不能满足森林生长的需要,发育了苔原。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下的植被类型。答案:8.A9.C下图为欧洲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①②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