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碳汇农业研讨1碳汇的概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源”定义为。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相反“碳汇”则是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农田碳汇是指通过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及土地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土壤中的天然固碳功能。碳汇农业与以往的环保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有着本质的区别,碳汇农业除了具有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的特点外,最重要的是强调通过低消耗和低排放实现高产出的农业发展方式。2碳汇农业产生的背景面对气候变暖的现实压力,人们必须研究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新型生产发展方式。走“低碳经济”道路逐渐成为发展经济的主旋律,碳汇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形态应运而生,碳汇农业是通过自身的调节功能和农作物的吸附作用达到生产、能源、环境、气候、社会和经济的统筹发展。3我国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现状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经过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我国产生温室气体的范围主要包括: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及城市废弃物处理。经过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我国的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最新统计,农业用地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已经超过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每年产生CO2150亿t;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抵消掉80%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最新统计,目前中国农业活动产生的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分别占全国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的50.15%和92.47%,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由此可见,我国农业产生的第1页共4页温室气体主要是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4我国发展碳汇农业的主要阻碍4.1我国农业主要依靠化肥、农药提高产量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等高碳型生产资料。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已经成为当代农民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法宝。化肥和农药这种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工型生产资料严重损害了土壤的有机构成、农产品的污染以及相应的食品安全。同时,生产化肥和农药需要耗费大量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从而导致二氧化碳(CO2)温室气体的产生,与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相违背。4.2我国耕地的有机碳含量偏低,固碳能力不强我国农业对化肥、农药的长期依赖,已经促使农民养成了只是单纯依靠扩大土地面积耕种获得经济收入,不考虑养地的问题。长此以往,农田的土壤大面积污染,土壤本身具有的固碳能力下降,土壤本身固定的碳又再次向环境释放。同时,由于人们对于秸秆的利用能力不强,导致大量农民焚烧秸秆,结果将农作物中的原本固定的碳又重新返回到空气中,造成空气的二度污染。4.3我国农业的科技水平低,管理不足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主要依靠手工劳作,机械化生产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对土地的利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农民应掌握科学的耕种方式和先进的土地管理技术,减少对空气的重复污染。5发展碳汇农业的主要路径5.1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严重阻碍了碳汇农业的发展。我们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减少对化肥和农药这种高碳型生产资料的依赖和利用,注重发展循环农业。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5.2积极推广有机农业,增加农业碳汇能力有机农业是指第2页共4页在生产中不采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等高碳型生产资料,而是采用有机肥来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求。有机农业完全遵循了自然规律和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