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的课时教学设计----18.2.3正方形教学基本信息单元名18.2.3正方形重难点名1.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名18.2.3正方形(1)学科数学学段第三学段年级八年级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刘秀兰赵湾初级中学15909174187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设计理念本节课主要研究正方形的性质,教学中依据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实际水平,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正方形的概念,再由概念去探索正方形的性质。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仍采用三环五部教学模式,用PPT和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中的矩形、概念、性质等知识。2、方法方面:学生已积累了学习特殊四边形性质的方法,即按“角、边、对角线”的思路进行学习。3、思维方面:学生的思维还依赖于具体、形象、易模仿的特点,因此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加强。知识分析《正方形》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有关知识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并且具备有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探索正方形的性质,进一步学习、掌握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数学方法。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进行综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掌握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2、能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推理、论证;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能力;2、发展学生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1基于单元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的课时教学设计----18.2.3正方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相互讨论的团队精神;3、通过正方形图形的完美性,培养学生品格的完美性。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教学难点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实践--观察--总结归纳--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动手,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构造出正方形,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概念。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出正方形性质定理,最后以课堂练习加以巩固定理,并通过一道拔高题对定义、性质理解、巩固加以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观察、思考、讨论、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学习状态。而教师在其中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法指导本节课重点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为出发点,着重指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小组讨论中通过互相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资源三角板、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评价本课的教学注意挖掘教材中培养创新意识的素材,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创新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引上探索问题之路,为学生构造一道亮丽的思维风景线,必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本课以问题为载体,探究为主线,有意识地留给学生适度的思维空间,从不同视角上展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力水平,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教学流程活动流程活动内容及目的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正方形的定义学习活动二:诱导尝试,探究新知正方形的边、角、对角线活动三:变式训练,巩固新知运用正方形性质解决问题活动四:全课小结,内化新知总结正方形定义性质及本节可技能活动五:推荐作业,延展新知巩固提高问题框架问题1回顾平行四边形,矩形与菱形有哪些性质?问题2播放课件第3页,让同学们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问题3播放课件情境一、情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