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学习目标与要求:1、熟读课文,掌握注释里生字词。2、了解文章运用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晰的写作手法。3、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模块一:自主学习模块二:交流研讨学习内容摘记知识链接:1、关于邓稼先: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2、写作背景:“两弹一星”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1、给下列带点字注音元勋()胆怯()寥寥无几()含辛茹苦()浩瀚()和泥()销声匿迹()2、解释下列词语。元勋:崭露头角:销声匿迹:含辛茹苦:汗马功劳:风尘仆仆: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文章冠有小标题的三个部分记叙了哪三件事?试用一句话概括每个事例的内容。建议从文中找出词语并摘录建议将成语等摘录在自己的语文笔记本上1模块三:巩固内化三、当堂训练(独立完成)一、基础题:1、根据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①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声匿迹了。研讨内容摘记内容一:本文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内容二:阅读课文,文中邓稼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内容三:课文表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哪些可贵精神?试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分别讲述每本书相关的故事。学习任务摘记任务一:将课文中的字词积累抄写一遍。任务二:尝试完成下面的习题。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②外祖母仍不chuò劳作,尤喜纺棉。③老秦了yǎo了一碗汤面条,必恭必敬,双手捧给老杨。2、改正下面的错别字。费寝忘食错别字是改为:无微不致错别字是改为:3、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A鞠躬尽瘁B春蚕吐丝C废寝忘食D英勇牺牲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蓦地(de)妥善(tuǒ)B.凌晨(líng)轮廓(guō)C.元勋(xūn)故障(zhàng)D.阻挠(ráo)胆怯(qiè)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成语词典》那么厚,叫人惨不忍睹,我一看见它就头晕。B.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C.邓稼先作为一个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在公共场合销声匿迹了。D.在筹办这次艺术节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他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二、发展题:6.填空组成成语。()马功劳()刀()剑任人()()()()大海诚诚()诚()含辛()苦7、“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这一句话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时间吗?8、课文中表现“两弹”元勋邓稼先哪些可贵精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