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文均于2008.5.15获南浔区文言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一等奖《论语十则》教学设计:“文言”与“现代”的融合重兆中学张志勇【设计简说】作为初一新生,教好学好《论语十则》有三个现实意义。一是初一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一下子从从两门课程变为五门学科,急需学习方法的及时跟进,而课文恰好是生动有效的教材;二是初一学生进入初中后,新老师新同学都给他们带来新的人际交往的困惑,课文中大量修身养性的教诲是有益的启示;三是这是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学好它有利于克服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要达成以上三个意义,就要完成以下教学目标:1、认读字词;2、理解句意,体验感悟;3、积累语言材料。其中的教学重点是于书本上求知,于现实中求悟。【教学过程】一、悬念导入北宋赵普晚年手不释卷地学习一部书,推崇备至,说只要读得该书半部即可治天下。因为这本书内容涵盖教育、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自南宋朱熹编订《四书》至民国以来,该书就一直是学童学文言文的首选书本。该书作者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其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这位作者和这本书就是——(学生齐念:“孔子《论语》十则”,教师板书)二、限时赛背课文教师先范读,正音正句读(节奏),学生再依据课文“阅读提示”及文下注解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两遍之后要达到节奏正确,语速流利,再集体朗读课文,然后同桌间进行背诵竞赛,当堂掌握课文的格言、成语的积累,限时12分钟。三、质疑问难学生在记背的基础上,进行前后桌之间的合作试译,互相提出与解答自己不懂的语句,或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或提问教师重点解决每一则大意及道理。教师在巡视中收集学生普遍感到有理解难度,或容易疏忽误解的字词句集中指正讲解。处理多义词采取义项列举法,如“之”的义项:①的②代词③动词,到、往④结构组词,无意(说明:这种义项归类并不是要学生死记,而是为学生理解提供方便)。在完成上述环节之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阅读提示分类列举课文内容(课件展示):1、学习方法:第1、2、3、4、5则《论语十则》2、学习态度:第1、5、6、7则3、修身养性:第1、4、5、6、7、8、9、10则(指导学生根据以上提示准确、大声地分类朗读、复述,并逐条理解蕴含的道理)四、孔子思想理解与应用互渗导语:1988年1月,全世界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巴黎举行会议,会上发表了一项宣言,宣言的第一句就是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向2500年前回首,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先“回到”2500多年前孔子与学生一起探讨的情境。去之前,还是先把课文再熟悉一遍(生整齐、流畅地读课文)。(一)场景复原:于情境中领悟《论语》属语录体,为一问一答的体式。“场景复原”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最真实的体验文言文语言产生的环境,二是以此方式强化学生对课文的当堂背诵与理解。师:《论语》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话和答语两部分组成。请大家快速浏览第十则1两文均于2008.5.15获南浔区文言文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一等奖看看是如何体现一问一答的,然后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从其余九则中任选两则添加问话。同桌间一人扮孔子学生问,一人扮孔子答(背),相互契合。同一则之间进行“添加问语擂台赛”,看看哪一对搭档的问语设置巧妙!如果能仿照古人问答语气语调进行问答则更佳。限时3分钟,此环节总限时10分钟。生:(纷纷开展讨论磋商)师:哪一组先来打头炮?(挑选最先举手的一组发言)生:有学生问曰:“先生,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另一生(摇头晃脑,慢条斯理,做长者告诫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师:大家认为这两位同学配合得怎样?生:(鼓掌赞同)师:其他同学准备好了吗?来,从第一则开始进行问语添加擂台赛。生1:我们选第一则,“先生,怎样读好书呢?(另一生背诵该则的内容,下同,略。)生2:我认为我们的更好:“先生,如何让学习变得更快乐呢?”生3:我认为前面两位同学都不如我们的好:“先生,能否赐教我们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呢?”...